4月4日是清明節氣。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有的青少年把交互式AI當成“心理樹洞”來傾訴自己的煩惱。對此,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黃薛冰表示,總的來講,AI的社交互動不能取代真人的互動,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做一個小小的補充。AI交流不利于青少年社會化和情感方面的學習。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 黃薛冰
黃薛冰表示,青少年對交互式的AI軟件接受起來非常快,這和他們的心理特點有關。但是,如果只是單一地和AI軟件交流,或者過度沉迷于AI軟件,也會造成壞處。因為社會化是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在和人交流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社會化即和別人去交流,接受別人的評價、反饋,進而來調整自身的認知、行為,去符合社會規范。“所以,跟真人交流雖然有一些評價會讓我們覺得有壓力,但是這樣的評價有助于孩子跳出自我的視角,能夠從外在的視角審視自己,進而調整自己,這個很重要。”
黃薛冰指出,另外,和人交流的過程中會去學習識別別人的情感,如通過表情、動作感知情感;也能夠學習和模仿別人是怎么表達情感的,例如怎么說、說還是不說、社交距離是多少、眼神接觸要怎么樣。孩子如果一味地和AI交流,就喪失了這樣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就不容易把握社交的界限,會逐漸變得情感平淡、疏離,好像機器人,這是AI帶來的壞處。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張莉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