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風
拂過綿延三公里的櫻花大道
粉雪紛揚間
非遺的絲線悄然織入春色
南實少年執筆為劍
以藝載道
在櫻花的年輪里
刻下文化傳承的印記
櫻花與非遺共舞
一場沉浸式的文化覺醒
4月2日下午,“櫻耀南實 遺藝生輝”校園櫻花文化節在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的櫻花大道上拉開帷幕。作為一所連續十四年榮獲綿陽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特等獎的標桿學校,南實將櫻花美景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場兼具美學價值與教育意義的春日盛宴。
在非遺技藝展示區,剪紙藝人以刀為筆,將櫻花的輪廓化作鏤空的詩意;糖畫師傅手腕輕轉,琥珀色的糖漿凝成蝴蝶與錦鯉,引得學生驚嘆連連。非遺技藝的現場教學,讓學生親手觸摸傳統文化的肌理。“以前覺得非遺遙不可及,今天才發現它就在指尖流動。”高二一學生完成了糖畫制作后感慨道。
非遺美食賞味區飄來陣陣香氣,涼皮的柔韌、缽缽雞的鮮香、冰糖葫蘆的酸甜、青團的軟糯……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場“舌尖上的歷史課”。學生化身“非遺美食講解員”,向師生講述每道小吃背后的故事:“涼皮起源于秦朝,是絲路商旅的智慧結晶。”美食與歷史的交融,讓文化傳承變得鮮活可感。
美育浸潤
從傳統中生長出創新之花
南實始終踐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此次櫻花節更將美育貫穿全程,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激發創造力。
學生社團的非遺主題創作成為櫻花樹下最動人的風景。學生們以非遺元素為靈感,將櫻花融入到創作中,制作了拓印、漆扇、紙刻等一系列創新性作品。社團負責老師評價道:“這不是簡單的DIY,而是傳統符號與現代審美的對話。”
文學與藝術共振,在傳統戲曲體驗區,川劇變臉與京劇唱腔交織,學生戴上戲曲頭飾,通過畫臉譜、猜人名來感受“生旦凈末丑”的百態人生。
五育融合
櫻花樹下的成長圖譜
南實櫻花節不僅是文化盛會,更是五育融合的實踐場域。南實將文化傳承與德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從參與者轉變為傳播者,展現出非遺傳承中的青春擔當。
以智啟行,學生會設計的“非遺知識大闖關”活動現場火爆,涵蓋非遺項目歷史、技藝特點、傳承現狀等,學生分組參與闖關,通過問答等形式完成挑戰,獲勝隊伍可獲得非遺紀念品。民俗游戲區里,投壺的聲音與踢毽子的節奏交織,學生在一招一式中錘煉協調與毅力。手工藝集市上,羌族草編、櫻花掛件被搶購一空。
從校園到社會,南實特邀四川省新華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民警和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來校,以中醫藥文化為切入點,開展主題科普。他們揭示了傳統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引導學生思考非遺的現代價值。“原來非遺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守護生命的力量。”現場一學生感嘆道。
辦學以來,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大美育、全浸潤”工作理念,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潛移默化彰顯育人實效,提升了南實學子的審美素養,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美的浸潤。
櫻花終會零落成泥
但文化的根系已深扎南實的土壤
當非遺的種子遇見青春的雨露
每一片花瓣都在訴說
傳承,是比綻放更永恒的浪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