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01
1988年冬天,哈爾濱的寒風刺骨。五十歲的徐桂芳裹緊身上單薄的棉襖,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丈夫去世得早,留下她一人拉扯十歲的兒子王大海,生活過得緊巴巴的。
那天,她取道菜市場后的小巷,想買些便宜的菜葉回家。
拐過一個墻角,她看到一個小男孩蜷縮在垃圾堆旁,凍得直發抖。
"小朋友,你怎么一個人在這里?"徐桂芳蹲下身問道。
小男孩抬起頭,露出一張臟兮兮但清秀的小臉,大約六七歲的樣子。
他的眼神空洞,像是已經放棄了希望。
"我爸爸說他去買東西,讓我在這等他…已經三天了。"小男孩聲音很輕,似乎用盡了全身力氣。
徐桂芳心頭一震。三天?這孩子已經在寒冬的街頭待了三天?她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臉,冰涼刺骨。
經過詢問,徐桂芳得知小男孩叫王大成,父親是個賭徒,欠下了一屁股債。
三天前,父親帶著他到這個陌生的城市,說是投奔親戚,卻在菜市場把他丟下就再也沒回來。
徐桂芳嘆了口氣,她知道這孩子被遺棄了。
看著王大成瘦小的身影,她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憐惜。
雖然自己的生活已經很拮據,但她無法眼睜睜看著這孩子在寒冬中挨餓受凍。
"王大成,你愿意跟阿姨回家嗎?"她鬼使神差地開口道。
王大成眨了眨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可以嗎?"小男孩怯生生地問。
"真的。"徐桂芳微笑著點點頭,伸出手,"走吧,回家。"
徐桂芳牽著王大成的小手,走在雪花紛飛的街道上。
他的手冰涼瘦小,讓她忍不住緊了緊。
她知道,這個決定會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但看著身邊這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她的母性本能不允許她丟下不管。
回到家里,王大海正坐在煤油燈下寫作業。看到母親帶回一個陌生男孩,他愣住了。
"媽,這是誰啊?"王大海放下筆,疑惑地問道。
徐桂芳簡單解釋了情況,告訴王大海以后王大成就是他的弟弟了。
王大海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眉頭緊鎖。
"我不需要什么弟弟!"王大海推開椅子,大聲喊道,"我們家已經夠窮了,還要養一個外人?"
"振兒,不許這么說。"徐桂芳嚴厲地制止了兒子,"王大成以后就是我們家的一份子,你要學會關心弟弟。"
王大海撇了撇嘴,不再說話,但眼神中的抵觸清晰可見。
王大成站在一旁,低著頭,不敢出聲,小手緊緊抓著徐桂芳的衣角,像是抓住了生命中唯一的依靠。
當晚,徐桂芳收拾出一個小角落,用幾塊舊布拼湊成一張簡易的床鋪。
王大成乖巧地躺下,不敢有絲毫的抱怨。
徐桂芳給他蓋上自己僅有的一條厚棉被,心疼地摸了摸他的頭。
"睡吧,明天會好起來的。"徐桂芳柔聲說道。
王大成點點頭,閉上了眼睛。在這陌生的家里,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淚水無聲地滑過臉頰。
02
收養王大成后,徐桂芳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
白天在紡織廠上班,晚上還要做些小零工,只為了多賺些錢養活兩個孩子。
她的手粗糙了,臉上的皺紋也深了,但每當看到王大成一天天長高,她心里就充滿了欣慰。
王大成很乖巧,知道徐桂芳不容易,總是主動幫忙做家務,從不讓養母操心。
他會早早起床打掃屋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缸灌滿,冬天還會提前生好爐子,等徐桂芳下班回家時能有個溫暖的環境。
"媽,您歇著,我來做飯。"王大成每次都會搶過徐桂芳手中的鍋鏟。
徐桂芳心疼地看著這個懂事的孩子,常常忍不住紅了眼眶。
王大成雖然年紀小,但做什么事都特別認真,煮的飯菜雖然簡單,卻格外香甜。
相比之下,王大海對弟弟的到來始終無法接受。
他覺得母親把注意力分給了王大成,自己被忽略了。
每次看到母親夸獎王大成,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不是滋味。
王大海開始處處針對王大成。吃飯時故意把飯菜往王大成碗里夾,卻說:"你吃這么多,我們家要被你吃垮了。"
王大成從不頂嘴,只是默默地把多出來的飯菜夾回去,小聲說:"我不多吃。"
上學時,王大海走得飛快,不愿意和王大成一起。
王大成只能小跑著跟在后面,亦步亦趨。
有時候下雨天,王大海撐著傘快步前行,故意不等王大成,讓他淋成落湯雞。
徐桂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嘗試過和王大海談心,但王大海始終固執地認為王大成搶走了他的母愛。
"振兒,媽媽愛你們兩個是不一樣的。你是我的親生兒子,洋兒是媽媽收養的,但媽媽的心裝得下你們兩個啊。"徐桂芳撫摸著王大海的頭,柔聲說道。
王大海不說話,只是倔強地扭過頭去。
徐桂芳無奈地嘆了口氣,她知道這道隔閡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
王大成在學習上表現出色,從小學到初中,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老師們都夸他聰明勤奮,是個可塑之才。
徐桂芳雖然沒什么文化,但看到王大成的成績單,臉上總是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媽,您看,我又考了第一名。"王大成興奮地拿著成績單跑回家。
徐桂芳接過成績單,笑容滿面:"真是我的好兒子!"說完,她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小紅包,里面包著五塊錢,"這是給你的獎勵,去買點喜歡吃的吧。"
王大成接過錢,眼里含著淚:"媽,您留著用吧,我不需要這個。"
徐桂芳堅持塞到他手里:"拿著,媽媽高興。"
王大海看到這一幕,氣得摔門而出。
他的成績一直平平,老師從沒夸過他,母親也沒給過他獎勵。
他心里的不平衡越來越深,對王大成的敵意也越來越強。
03
有一次,王大海看到王大成的作業本上寫滿了老師的表揚語,眼中閃過一絲嫉妒。
趁王大成不注意,他偷偷把王大成的作業本泡進了水里,弄得字跡模糊不清。
王大成發現后,沒有責怪王大海,而是默默熬夜重做了一遍。
當他頂著黑眼圈把作業交給老師時,徐桂芳正好來學校送王大海落下的課本,看到這一幕,她的心像被針扎了一樣疼。
那天晚上,徐桂芳嚴厲地批評了王大海:"為什么要這樣對待你弟弟?他哪里做得不對了?"
王大海倔強地回道:"他不是我弟弟!他只是個撿來的野孩子!"
"啪"的一聲,徐桂芳忍無可忍,扇了王大海一個耳光,這是她第一次打兒子。
"媽..."王大海捂著臉,眼中閃爍著淚光,不可置信地看著徐桂芳。
"你給我記住,從今天起,我不允許你再說這種話。王大成是我的兒子,也是你弟弟,這是事實,永遠改變不了。"徐桂芳氣得渾身發抖。
王大海一言不發地跑出家門,直到深夜才回來,臉上還掛著淚痕。
徐桂芳想去安慰他,卻被他冷漠地推開。
王大成聽到動靜,偷偷來到王大海門前:"哥,對不起,都是我的錯。"
王大海冷笑一聲:"我不是你哥,你只是個外人。"
王大成站在門口,默默流淚。
他明白,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王大海可能都不會接受他這個弟弟。
但他不怪王大海,只怪自己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家原有的平衡。
04
時光飛逝,王大成和王大海都長大成人。
高中畢業那年,王大成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之后又考入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這個消息傳遍了小區,鄰居們紛紛來家里道賀,徐桂芳的臉上寫滿了驕傲。
"桂芳啊,你有福氣,養了這么個好兒子!"鄰居王大娘拉著徐桂芳的手,羨慕地說道。
徐桂芳笑得合不攏嘴:"是啊,洋兒爭氣,我這當媽的臉上有光。"
王大海站在一旁,臉色陰沉。
他高中畢業后僅考入了一所普通專科學校,學的是市場營銷。
看到母親因王大成而驕傲的樣子,他心中的落差感越發強烈。
"媽,我去外面走走。"王大海扔下這句話,摔門而出。
徐桂芳嘆了口氣,她知道兒子心里不痛快,但又不知如何安慰。王大成察覺到氛圍的尷尬,默默地收拾起客人留下的杯子和瓜果皮。
"媽,您別難過,哥他只是一時接受不了。"王大成輕聲安慰道。
徐桂芳拍拍王大成的手:"洋兒,你別多想,專心讀你的書。媽相信振兒會想通的。"
王大成點點頭,心里卻清楚,這道坎恐怕一時半會過不去。
王大海在外面閑逛,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家小超市前。
他駐足觀望,看著店主忙碌的身影,突然有了靈感。
"做生意...也許這才是我的出路。"王大海喃喃自語。
回家后,王大海向母親提出想開一家小超市的想法。
徐桂芳有些驚訝:"振兒,開店不容易啊,需要本錢。"
"媽,我不需要太多,就給我三千塊錢作啟動資金,其他的我自己想辦法。"王大海堅定地說。
徐桂芳思考再三,答應了王大海的請求。
她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三千元,遞給王大海:"兒子,這是媽這些年省吃儉用攢下的,你一定要好好經營啊。"
王大海接過錢,心里五味雜陳。
他知道母親不容易,但又忍不住想,如果是王大成提出這個要求,母親會不會給得更多?
就這樣,王大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而王大成則到北京求學。
兄弟倆的命運軌跡,從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王大成上大學后,很少回家。一方面是學業繁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和王大海的沖突。
他每個月都會給徐桂芳打電話,匯一些生活費回家。
雖然他有獎學金,但還是省吃儉用,就為了減輕養母的負擔。
"媽,我這個月又拿了獎學金,給您匯了五百塊錢。"王大成在電話里高興地說。
徐桂芳心疼地說:"洋兒,你自己留著用吧,媽不缺錢。"
"不,媽,這是我應該做的。"王大成堅持道。
每次通話結束,王大成都會默默抹去眼角的淚水。
他知道,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在王大海眼里,他永遠是那個搶走母愛的外人。
王大海的小超市開業了,雖然規模不大,但位置在居民區附近,生意還算不錯。
他很有經商頭腦,懂得進什么貨,怎么擺放商品能吸引顧客。
漸漸地,他的小超市有了固定客源,收入穩定增長。
"媽,這是這個月的利潤,給您買些補品。"王大海把一疊錢和幾盒人參遞給母親。
徐桂芳欣慰地看著兒子:"振兒長大了,知道心疼媽了。"
王大海得意地笑了笑:"那是,我可是您親生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徐桂芳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她無奈地搖搖頭:"振兒,媽不想再說這個話題了。"
王大海不再多言,但內心的芥蒂始終未消。
05
大學畢業后,王大成憑借優異的成績被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錄用,薪資豐厚,前途無量。
他第一個月的工資幾乎全部寄給了徐桂芳,附信說:"媽,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筆工資,全給您,感謝您多年的養育之恩。"
徐桂芳看著信和錢,淚水模糊了雙眼。
她把錢存進了銀行,心想著給王大成留著,將來成家立業用。
王大海的超市也逐漸擴大,從一家發展成了三家連鎖店,經營狀況良好。
他娶了媳婦,生了孩子,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看似風生水起,但每次看到母親收到王大成的來信或錢款時,他心里還是會泛起酸楚。
"媽,您都這么大歲數了,王大成那邊條件好,怎么不讓他接您去享福?"王大海故意問道。
徐桂芳平靜地回答:"我在這里住慣了,不想折騰。再說了,你不是常來看我嗎?"
王大海聽出了母親話中的深意,不再追問。
但他心里始終認為,母親偏愛王大成,甚至為了王大成不愿意去自己家住。
這樣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那個噩耗傳來,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軌跡。
九年前的春天,徐桂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醫院檢查后發現是肺癌晚期,已經擴散。醫生搖著頭,說最多只能再活一兩年。
得知這個消息,王大成立刻辭去了工作,回到家鄉照顧母親。
此時的他已經是公司的技術總監,年薪百萬,前途無量。
但面對養母的病情,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
"林總,您考慮清楚了嗎?這個職位很多人都夢寐以求啊。"人事部的主管勸說道。
王大成堅定地點頭:"我媽病了,需要我照顧,這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鄉,王大成租了一套公寓,把徐桂芳接過去照顧。他買了最好的床,最舒適的被褥,每天變著花樣給母親做可口的飯菜,陪她聊天,陪她散步,寸步不離。
"洋兒,你不用這么辛苦,回去工作吧,媽沒事。"徐桂芳心疼地說。
王大成搖搖頭:"媽,這些年您把我拉扯大,現在該我照顧您了。"
王大海得知母親病情后,也常來探望,但因為要照看生意和家庭,每次停留時間都不長。
他看到王大成為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心里產生了復雜的情緒。
一方面,他感激王大成能這樣照顧母親;另一方面,他又嫉妒王大成能得到母親更多的陪伴時間。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對王大成的態度越發微妙。
隨著病情加重,徐桂芳需要更專業的護理。
王大成聘請了專業護工,又添置了各種醫療設備,家里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病房。
為了支付這些費用,王大成花光了積蓄,還向朋友借了錢。
王大海來看望母親時,看到這些昂貴的設備,忍不住問道:"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吧?"
王大成笑了笑:"媽的健康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王大海沉默了。他知道自己雖然生意做得不錯,但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來。
這讓他既自卑又憤怒,仿佛再次被王大成比了下去。
九年的時間,王大成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全心全意照顧徐桂芳。
他的青春、事業、愛情,都在這段時間里悄然流逝。但每當看到母親安詳的笑容,他覺得一切都值得。
王大海的超市連鎖發展得越來越好,逐漸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品牌。
他買了大房子,換了豪車,生活越發光鮮亮麗。每次來看母親,他都會帶上各種補品和水果,但很少有時間留下來陪伴。
"媽,這是我新開的店,地段好,生意興隆。"王大海拿出手機,給徐桂芳看照片。
徐桂芳笑著點頭:"我兒子有出息,媽高興。"
王大海故意提高聲音:"等您好了,我接您去我家住,讓您享清福。"
徐桂芳看了一眼在廚房忙碌的王大成,輕聲道:"我在這里很好,不用操心。"
王大海臉色一沉,不再說話。他心里明白,母親更愿意留在王大成身邊,而不是去自己的大房子里住。這個認知,讓他內心的怨恨更深了一層。
06
今年初,徐桂芳的病情突然惡化。醫生宣布她可能時日無多,建議家屬做好心理準備。王大成悲痛萬分,但仍然堅持照顧母親,希望能讓她度過最后的日子。
王大海得知消息后,開始頻繁出現在徐桂芳的病床前。
不僅如此,他還帶著妻子王麗和十歲的兒子小虎一起來看望。
這一家三口表現得極為孝順,噓寒問暖,讓徐桂芳感到欣慰。
"媽,您放心,等您好了,就搬到我家住。我新買的房子寬敞明亮,有電梯,您住著方便。"王大海握著母親的手說。
徐桂芳虛弱地笑笑,卻沒有直接回應。
她看了看一旁疲憊的王大成,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一天,當王大成出去買藥時,王大海獨自來到母親病床前,神色凝重地說:"媽,您的病情我都了解了,可能...時間不多了。您有什么安排沒有?"
徐桂芳艱難地點點頭:"有,我都想好了。"
"那房子呢?"王大海小心翼翼地問,"您名下不是有兩套學區房嗎?"
徐桂芳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房子留給你,大成他...他只需要一點生活費就夠了。"
王大海明顯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媽,您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照顧好您的后事。"
當王大成回來時,王大海已經離開了。
他注意到養母的神情有些異樣,但沒有多問。
他只是默默地繼續照顧著徐桂芳,日復一日。
徐桂芳的病情持續惡化,醫生建議將她轉入重癥監護室。在此之前,徐桂芳要求見所有親人,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那天,王大海一家和王大成齊聚病房。
徐桂芳虛弱地撐起身子,環顧四周,然后開口說道:"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有些事情必須現在說清楚。"
她艱難地從枕頭底下拿出一個信封,遞給王大海:"大海,這里面是兩套學區房的房產證,都是你的了。你要好好對待麗麗和小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王大海接過信封,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但很快又換上悲傷的表情:"媽,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照顧這個家的。"
接著,徐桂芳又從枕頭底下拿出一張銀行卡,遞給王大成:"大成,這卡里有兩萬塊錢,是我這些年的一點積蓄。密碼是你的生日,你拿著,省著點花。"
"王大成,房子是你親哥的,老媽只給你留了兩萬塊。"王麗在一旁補充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輕蔑。
王大成攥緊銀行卡,眼淚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九年的守護,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局。
他抬頭看向病床上枯瘦如柴的養母,她虛弱地點點頭,將銀行卡塞進他手中,沙啞地說:"大成,這些年你辛苦了……"
王大成看了看手中的銀行卡,又看了看徐桂芳,眼中流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任何話來。
最后,他只是默默點頭,將銀行卡放進口袋,轉身離開了病房。
07
三天后,徐桂芳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葬禮很簡單,來的人不多,主要是些老鄰居和徐桂芳的幾個老朋友。
王大海操辦了一切,看上去很是悲痛,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心思早已不在母親身上。
葬禮結束后,王大海迫不及待地開始處理徐桂芳的遺物。
他將母親的舊房子里值錢的東西都搬走了,只留下一些破舊的家具和雜物。
"大成,你什么時候搬出去?"一天,王大海突然問道。
"什么意思?"王大成一時沒反應過來。
"媽已經不在了,這房子是我的。我打算賣掉它,所以你得盡快搬走。"王大海直截了當地說。
王大成愣住了:"這...這可是媽媽的家,你就這么急著賣掉?"
"有什么不對?"王大海冷笑道,"房產證上寫的是我的名字,我想怎么處置是我的自由。再說了,媽只給了你兩萬塊,你應該知足了。"
王大成沉默了許久,最后只說了一句:"給我三天時間收拾東西。"
這三天里,王大成像行尸走肉一樣,機械地收拾著自己的物品。
九年來,他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如今卻被像陌生人一樣趕出門。
但他沒有抱怨,沒有爭執,只是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臨走的那天,王大海連面都沒露,只派了妻子王麗來"監督"王大成搬家,確保他沒有拿走任何貴重物品。
"你知道嗎,大海早就看不慣你在媽面前裝孝順了。"王麗譏諷地說,"別以為你照顧了媽幾年,就能分走家產。你畢竟不是親生的。"
王大成置若罔聞,只是繼續收拾自己的行李。
最后,他只帶走了幾件換洗衣物、一些工作必需的電子設備和徐桂芳的幾張照片。
"就這些了?"王麗有些驚訝,"不拿點值錢的東西?"
王大成搖搖頭:"這些就夠了。"
離開前,他最后看了一眼這個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家,眼中滿是不舍和悲傷。
但他沒有流淚,只是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轉身離去。
王大成租了一個小單間,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手中只有那張徐桂芳留給他的銀行卡,里面有兩萬塊錢——這是他唯一的財產。
08
接下來的日子并不好過。王大成的工作并不穩定,收入有限,而租金和生活費卻是固定支出。很快,他的積蓄就開始見底。
1天, 王大成在街上偶遇了母親的老友張嬸。
張嬸看到他,眼中滿是憐憫:"大成啊,聽說你搬出來住了?"
王大成點點頭,勉強笑笑:"嗯,想獨立生活。"
"你媽走了,大海就把你趕出來了是吧?"張嬸直言不諱,"我早就看出來了,那小子心眼小得很。你媽生前沒少為這事擔心。"
王大成沒有否認,只是輕聲說:"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我不怪他。"
"你媽臨終前有沒有給你留下什么?"張嬸突然問道。
王大成想了想,說:"給了我一張銀行卡,里面有兩萬塊錢。"
"就這些?"張嬸眉頭一皺,"那老太太不像這么糊涂的人啊..."
告別張嬸后,王大成心里有些疑惑。
他確實從未查看過那張銀行卡的余額,只是憑著養母的話,認為里面有兩萬塊錢。如今生活所迫,是時候去銀行查看一下了。
第二天一早,王大成來到銀行,準備取出一些錢應急。
他拿出那張已經被他珍藏了一個多月的銀行卡,遞給柜員,報出了密碼——他的生日。
"請問您要取多少錢?"柜員問道。
"兩千塊。"王大成說。
柜員操作了一下電腦,然后抬頭看著王大成,神情有些奇怪:"先生,您確定只取兩千嗎?"
"是的,怎么了?"
"沒什么,請稍等。"柜員打印出一張單據,遞給王大成,"這是您的余額明細,請核對一下。"
王大成接過單據,看到上面的數字時,手不自覺地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