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消化道疾病患者已達1.2億,全球將近一半的胃病,胃病已成為多發病和常見病。
隨和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據統計,胃腸道疾病也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19~35歲的年輕人胃癌發病率較30年前增加一倍。
而且腸胃疾病高發人群是35歲以上,特別是經常喝酒、熬夜、吃海鮮的人群,一定要懂得養護自己的腸胃健康。
身邊朋友說,胃病患者不能吃西紅柿?這是真的嗎?
番茄可以吃,但分時候,若有胃病或空腹的時候不宜食用。
因番茄中含有的一種成分(可溶性收斂劑)能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塊狀物質,若腸胃虛弱,會容易造成胃的出口幽門阻塞硬塊,從而使胃腸出現隱痛、鼓脹等不適。
飯后吃西紅柿倒是沒大礙,這時候胃酸已經和許多飯食混合,番茄量少,其物質不會與上述膠質發生反應。
另外,西紅柿屬于酸性食物,若腸胃虛弱,大量吃西紅柿,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反而損害胃黏膜,不利于胃病恢復。
醫生提醒:若想養護腸胃,3種食物盡量少吃
1、豆類
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建議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豆制品,因會導致胃液分泌過多。
特別是急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要盡量少吃豆漿、各種豆粥等,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腸脹氣、不適等。
2、炸油條
消化不良的人最好是不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泛酸和腸易激綜合征的幾率增加,危害胃健康。
油炸食品很難消化,油炸肉類食物消化一般4小時左右,而且油炸類食物反復油炸,會攜帶致癌物,損害胃黏膜,刺激分泌胃酸,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
3、大蒜
辛辣的食物會強烈刺激胃酸分泌,就拿大蒜來說吧,大蒜對胃部的刺激性非常強,常吃會引起胃黏膜損傷。
許多人在吃肉或面條的時候,都喜歡生嚼蒜瓣,一餐最好不要超過兩顆,短時間吃,這種吃東西很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
胃病常見的7種病癥,許多人還不了解,轉給他們看看
1、黑便、咳血,飯后大便呈黑色,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2、飯后不停地打嗝,也可能是胃脹氣。
3、經常感覺腹脹,經常放屁,吃得過快過多會使胃內壓力急劇增加,導致消化不良等。
4、嘴唇干口苦,還會出現口臭的癥狀。
5、燒心、反酸時,一般會覺得胃有灼燒感,大部分是因為食物倒流到食道引起的不適。
6、沒有刻意減肥,體重明顯下降;
7、出現消化不良、反胃、惡心等癥狀,胃動力不足時往往會出現腹脹、惡心等癥狀;
養護腸胃健康,堅持日常做好3事
1、補充營養
由于體內寒氣多,陰陽失去平衡,膽汁減少,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很難下去,部分膽汁逆行反流入胃,膽汁中的膽鹽與 胃酸作用對胃黏膜屏障產生破壞,形成胃不好的情況,根在膽
沒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十幾年不少,幾十年的也很多,傻傻的過了這么多年,不是你一人,那么多人陪著你呢,可是該改改了,包括生活方式,還有飲食規律,對于膽不好,在方便之余到鄉下挖點灌南苦菜,熬湯煮水喝,原產地連云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平時在吃的方面清淡些,少吃油膩的,辛辣的,特別是油炸的,少碰不碰為好。路不通,打通也就通了,沒有什么的,好好過日子吧。
2、三餐規律
胃喜歡有規律的飲食,所以每天三餐一定要有規律,能讓胃功能正常運轉。
此外,在吃東西時也要做到細嚼慢咽,可以減輕腸胃的工作負擔,也可以提前增加飽腹感,不會過快飲食,導致吃撐,從而起到養胃的作用。
3、不要吃隔夜食材
特別是剩飯剩菜,一般都放置時間超過10小時以上,這類剩飯剩菜里會滋生大量細菌,長此以往吃這種食材,會增加患胃病的風險,尤其是慢性胃炎。
因材料在放置期間,若保持不當或其他,極易發生二次污染,所以請勿食用過夜食品。
參考文獻:
【1】2017-解放軍健康《胃鬧“情緒”時如何安“胃”》
【2】2009-當代醫學《淺談中醫辨治慢性胃病的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