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據記者提問:美方稱中國可能正在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與美軍航母噸位相當。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張曉剛表示:媒體有關報道純屬猜測。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始終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情況綜合考慮航母建設問題。
電磁彈射型航母(資料圖)
張曉剛大校補充道,中國始終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情況綜合考慮航母建設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有三艘航母,即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其中山東艦是基于遼寧艦改進而來,而福建艦是國產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母,一般而言,中國下一艘航母應該是福建的姊妹艦,也就是常規動力的電磁彈射型航母,而非核動力。因為,設計一款全新的大型航母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福建艦的姊妹艦都沒有建造呢,一下子跨越到核動力,似乎有點不符合常理。
最近中科院的院士被采訪嗎,說出了一句震耳發聵的心聲,美國不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美國的制造業每況日下,中國的制造業正在快速的發展,我們要把制造業大國轉變成制造業強國。特朗普從第二次競選開始就高喊制造業回流,當然一方面原因是因為真的想讓美國的工業再次偉大,畢竟美國其實是靠工業立國的。二戰的時候美國美國賣給德國大量的戰爭物資,當時的想法其實是想削弱英國的力量,但是沒想到英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么不經揍,很快就有一邊倒的趨勢。
特朗普(資料圖)
盡管國防部表態謹慎,但國際輿論對中國核動力航母的討論早已沸沸揚揚。美國《國家利益》雜志2024年11月發文稱,中國下一代航母“必然是核動力”,并預測其將于2025年服役,成為繼美、法后全球第三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更早的2023年,網易等國內自媒體援引江南造船廠發布的“舷號20”航母概念圖,推測005型航母將采用獨創的“金屬堆”核技術,體積更小、動力更強,甚至超越美國“福特級”。
美國海軍狂熱的追捧核動力航母是因為,美國海軍頻繁跨越大洋的調動,一次出門動輒兩萬公里續航力極其重要,無限續航的核動力夯木節正中美國海軍下懷。即便是在常規動力艦艇時代,英美法艦艇的續航力也強于德日意蘇的同類型艦艇。為了更強的遠洋能力犧牲速度、防護甚至火力也在所不惜。核動力航母的優點確實非常的明顯,但核動力航母建造、使用、維護、維修、退役、拆解成本高昂,維修周期長的嚇人,戰損后果無法承受也是不爭的現實。
常規動力艦艇(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在核動力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涵蓋三代、四代核電技術、核聚變技術,同時在很多關鍵設備方面實現了國產化。其中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在實現批量建設的同時,還解決了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的問題,并獲26項專利。以前需要花大價錢從別人手里買的東西,現在想生產就生產。在高溫氣冷堆與快堆研究方面,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發的ATF耐事故燃料組件通過長循環輻照考驗。這說明在高效安全利用核動力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接受媒體采訪,就2025年中國國防費預算將如何安排作出回答。吳謙表示,中國政府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方針,合理確定國防支出規模。近年來,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中國政府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總體保持國防支出合理穩定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