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據英國《太陽報》網站近日報道,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在最后一刻提出的將英國排除在美國新關稅之外的建議已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斷然拒絕。報道稱,斯塔默邀請特朗普于今年6月訪問英國,簽署一項新的貿易協定,該協定將避免新的出口關稅,但斯塔默的這一努力在近日晚遭遇挫折。兩人周末的通話未能達成任何解決方案,特朗普總統只是承諾將研究計劃中的經濟協定細節。他試圖討好美國領導人,以使英國企業免于遭受經濟打擊,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斯塔默(資料圖)
回想2016年11月8日,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傳遍全球時,歐洲大陸的政治精英們陷入集體焦慮。然而,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端,倫敦唐寧街10號的燈光卻徹夜未眠。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凌晨三點發表聲明,成為首位祝賀特朗普的外國領導人。這個細節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后脫歐時代英國外交戰略的潘多拉魔盒——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超級大國領導人,昔日"日不落帝國"的繼承者選擇了一種近乎諂媚的姿態,演繹著21世紀最耐人尋味的地緣政治戲劇。
再看看此時英國國內,工黨首相斯塔默剛上臺就跑去美國拉關系,明擺著要給脫歐后的英國找新靠山。拉著國王搞這出雙簧戲,既能討好特朗普,又不失王室體面,倒是個兩全其美的算盤。只是不知道唐寧街10號和溫莎城堡是不是真的一條心。話說回來,英聯邦現在就是個養老院,除了開運動會和辦論壇,實在想不出有啥實質作用。美國要真成了準成員,怕是得自掏腰包當冤大頭。不過特朗普向來喜歡砍會費,2018年還威脅要退出聯合國,這次能對英聯邦網開一面?
特朗普(資料圖)
與此同時,在俄烏沖突這邊,英國也是頭疼不已。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主要宣傳員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本周在其節目中,對英國首相基爾·斯塔莫發出威脅,聲稱任何被派往烏克蘭的英國部隊都將喪命,他還針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計劃派遣法軍做出類似威脅。他在節目中宣稱:“我們已經埋葬了許多英國人和法國人。來吧,全都喪命在這里”!索洛維約夫在節目中聲稱,如果英國和法國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俄羅斯將會“智慧地”使用戰術核武器。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的發言人近日說,英國、法國和烏克蘭軍方領導人將于未來幾天會面,在提升烏克蘭安全的“切實動力”基礎上向前推進。這位發言人說,斯塔默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次通話中達成共識,將通過此次會晤“推進下一階段的詳細規劃”。此前,支持烏克蘭對俄戰爭的歐洲國家組成的“志愿聯盟”上周在巴黎舉行會議,誓言將加強基輔的軍隊力量,以確保未來的安全。澤連斯基在另一份聲明中說,他重視英國向俄羅斯施壓的立場。
普京(資料圖)
近日,普京參觀“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并與潛艇上的船員們喝茶交流。據報道,在當天提及特朗普正“真誠”尋求外交解決沖突以及對美國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時,普京明確表示,歐洲不再被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對話者”。“我們已經準備好與歐洲合作”。普京說:“但他們的行為不一致,總是試圖欺騙我們。沒關系,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希望我們不會再因輕信這些所謂的‘西方伙伴’而重蹈覆轍”。普京指責西方領導人——尤其是法國、德國和英國,操縱之前的和平努力拖延時間和重新武裝烏克蘭的策略。
可以說,美國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或許可行,即便彼此非常親近也無妨,但作為美國緊密盟友的英國則不同,其反對俄羅斯及歐盟的立場必須堅決。因此,無論是在克里米亞大橋的破壞事件中,還是在北溪管道遭遇的破壞行為里,英國都已不再有所保留,決心要與俄羅斯進行激烈的對抗。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深刻對立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產物。這種根深蒂固的沖突,在造成雙方損失慘重的同時,也加速了英國的衰落進程,使其難以挽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