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4時,白宮玫瑰園內,特朗普在一片鎂光燈中拋出了震動全球的“對等關稅”政策。
這份涉及約60個經濟體的征稅清單,不僅將中國商品關稅推高至34%,還把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傳統盟友悉數納入打擊范圍。
這是自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引發全球貿易戰后,美國最激進的單邊貿易行動。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應聲下挫,多國政府緊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而美國則是宣布國家緊急狀態。
那這場看似“美國優先”的豪賭,究竟是特朗普一場孤注一擲的突圍,還是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毀滅?
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后,世界各國迅速分裂成了兩大陣營。一是以以中國、加拿大等個別國家為代表,已經明示將對美國采取必要反制。
例如中國商務部在“對等關稅”政策公布后3小時內發表聲明,強調“必將采取堅決措施維護合法權益”。
加拿大總理特魯則多公開警告“每一分加征的關稅都將遭到對等回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緊急致電白宮,試圖用“跨大西洋貿易戰沒有贏家”的警告挽回局面。
在此之前還真沒多少國家將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當真,雖然特朗普總愛把“美國吃虧論”掛在嘴邊,但翻開經濟賬本,真相截然相反。
過去幾十年,美國之所以能維持巨額貿易逆差,恰恰是因為美元霸權的“吸金大法”:通過大量進口商品向全球輸出美元,再靠美債和金融市場虹吸資本回流。
這套“進口-發債-收割”的閉環操作下,美國既享受了廉價商品,又用印鈔機換走他國實體財富。說白了,貿易逆差非但不是美國的軟肋,反而是其金融霸權的核心支柱。
如今特朗普卻要打破這個維系美元霸權的機制,試圖用19世紀的關稅大棒解決21世紀的金融霸權問題,無異于飲鴆止渴。
而另一類則是有意妥協的國家。越南財政部連夜宣布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至15%,創下東盟國家最低水平。
印度商工部悄悄撤回了針對美國農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被拍到深夜進出華盛頓威拉德酒店,據信正在緊急磋商半導體供應鏈豁免條款。
這種分裂態勢讓人想起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時的場景——當霸主揮動大棒時,小國只能在“反抗”與“臣服”間艱難抉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對等關稅”政策中,我國被特別關注,除了34%的懲罰性關稅外,美國還重啟了針對中國跨境電商的“小額包裹戰”。
所有來自中國的低價包裹將失去“800美元以下免稅”的優待。美國海關給出的理由依舊老調重彈——“遏制芬太尼流通”。
盡管數據顯示2023年美方查獲的芬太尼中,真正來自中國的不足0.1%。這種“欲加之罪”的背后,是華盛頓對TikTok、Shein、Temu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全球擴張的深度焦慮。
面對美國的組合拳我國的反擊策略則顯得更有章法。除了傳統的關稅反制,稀土出口管制清單的更新已在路上,5G技術專利費的追繳正在醞釀,就連美國引以為傲的農業州也收到了壞消息。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突然宣布暫停采購美國大豆。這些組合拳絕非臨時起意,而是基于之前幾年貿易戰期間積累的豐富經驗。
而且雖然如今特朗普表現的非常自信,但美國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根據摩根大通的最新測算顯示,若全部關稅落地,美國普通家庭年支出將增加2300美元。
而民主黨人也沒放過這個攻擊機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已提交議案,要求國會審查總統的關稅權限。
這份獲得12名共和黨議員暗中支持的提案雖難以通過,卻暴露出當今美國政治聯盟的裂痕。就連向來支持強硬對華政策的美國商會,也罕見發表聲明警告:“每保留一個制造業崗位,可能要犧牲三個服務業崗位。”
這種反對聲浪與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出臺時的情景如出一轍,當年那份法案最終導致美國出口暴跌60%。
當特朗普在玫瑰園宣布“這是美國偉大的新起點”時,佛羅里達州的港口工人正在抗議中國木材斷供導致碼頭停工,得克薩斯州的農場主看著滯銷的棉花堆滿倉庫,硅谷的科技公司為芯片漲價15%的郵件焦頭爛額。
這些場景已然構成了美國經濟的現實圖景——所謂的“制造業回流”尚未見蹤影,現有產業鏈的崩潰已然開始。
中國方面的應對則顯得更具戰略耐心。從限制關鍵礦產出口,到啟動WTO爭端解決機制,甚至聯合新興市場推動本幣結算。
巴西剛和中國簽了人民幣貸款協議,沙特石油交易去美元化加速,這些都在動搖美元霸權的根基。說到底,關稅戰從來不只是貿易戰,更是貨幣戰、科技戰、規則戰的綜合體。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與當年我們應對特朗普首輪關稅戰時如出一轍。歷史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國對美出口下降的13%,被對東盟、歐盟出口增長21%完全抵消。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用“陰云密布”形容當前形勢。報告指出,若主要經濟體全面開打關稅戰,2024年全球GDP增速可能跌破2%,1600萬人面臨失業風險。
這種預測并非危言聳聽——1930年代的貿易保護主義曾將大蕭條延長整整七年,2002年小布什政府鋼鐵關稅引發歐盟報復,直接導致美國損失20萬個就業崗位。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稅前一周,美聯儲剛剛推遲了降息計劃。這種政策矛盾暴露出美國經濟的根本困境。
既要維持美元霸權需要輸出逆差,又想通過保護主義實現產業回流,如同同時踩下油門和剎車。
國際清算銀行的警告一針見血:“當世界不再愿意吸收美元時,美國就將面臨真正的清算時刻。”
如今美國內部的通脹壓力、政治分裂、債務危機,就像三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
當特朗普宣稱“關稅會讓美國再次強大”時,他或許忘記了——2018年對華加征的3700億美元關稅中,有92%最終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
歷史的經驗反復證明:單邊主義從來都是死胡同。從當年大英帝國的《航海條例》到特如今朗普的“對等關稅”,霸權邏輯終將在經濟規律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如今美國的經濟顯然經不起特朗普這么折騰,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王毅外長已經把話挑明,既然美方沒有聽進去,中方為了捍衛自身利益,也絕不會手軟。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