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記者表示,他支持全球大國實現無核化,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太瘋狂了。 “如果每個國家都能擺脫核武器,那就太好了。”特朗普表示,他知道“迄今為止,俄羅斯和我們擁有的最多”,中國將在“4到5年內達到同等水平”,“如果我們都能實現無核化,那就太好了,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太瘋狂了。”《新聞周刊》稱,這并非特朗普首次談及該問題。特朗普2月13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發表講話時,曾批評美國投入數千億美元重建核威懾的做法,并表示希望其他國家能承諾減少核開支。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2022年以來,隨著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的延宕、升級和外溢,全球安全形勢在不同方向上動蕩不安,大國動用核威懾力的現象重又出現,“核戰爭”幾度成為國際媒體和戰略界的熱門討論話題,也進入一些國家領導人和政客的話語體系。2022年8月1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在聯合國總部開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核武器帶給世界的威脅正在增加,人類與核武器毀滅世界之間只有“一個誤解”或“一個誤判”的距離。
截止到2025年年初,全球已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9個,目前世界上仍有12705枚核武器,大國博弈加劇,核沖突風險不減當年。其中,“正規軍”聯合國五常,美國擁有3700枚核彈頭,俄羅斯4500枚、中國350枚,英國215枚,法國300枚。另外,四個“編外人員”是巴基斯坦擁有150枚,印度140枚,以色列保密,朝鮮60枚。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現在研制核武器的難度比以前降低很多,再加上原子彈的原理早已經公布,但全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并不多。
1948 年以色列建國后,其安全戰略始終圍繞 "絕對威懾" 展開。根據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解密檔案,1956 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法國向以色列提供的核技術援助協議中,明確包含了 "共同防御" 條款。這種合作關系促成了迪莫納核設施的建立,該設施自 1964 年投入運行以來,已累計生產超過 200 公斤武器級钚材料。當前中東地區形成獨特的 "核威懾三角":以色列保持戰略模糊,伊朗追求 "臨界能力"。2024 年中東國家軍費總和突破 240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核武器(資料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3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在調查一起有關以色列報復伊朗計劃的高度機密情報泄露事件。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表示,以國防機構已獲悉此次泄密事件,并對此非常重視。據報道,18日,一個名為“中東觀察家”的“親伊朗”賬號在社交平臺“電報”上發布了一些機密文件,涉及以色列可能攻擊伊朗的計劃。CNN報道說,一名知情人士證實了這些文件的真實性,它們被標記為“絕密文件”,只能被美國及“五眼聯盟”盟友查看。
不得不說,最近一段時間,伊朗的外交局勢是急轉直下。本來,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都在他們的議程上。特別是以色列遭到重創后,被迫考慮與伊朗和解。而美國也意識到,與其繼續通過軍事威懾,不如嘗試通過談判緩解緊張局勢。然而現在,曾經強大的“抵抗之弧”如今不復存在,伊朗內部親美派增多,甚至與革命衛隊的裂痕加深,這導致伊朗的談判籌碼大幅縮水。從華盛頓的角度看,伊朗已經不是那個能在中東攪動風云的強硬角色。
伊朗(資料圖)
當前局面的根源在于圍繞世界秩序模式的持續對抗:一些國家的霸權野心與另一些國家追求更公平、多極化國際關系基礎的努力相互沖突,這種局面的直接后果就是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危機。在圍繞世界秩序模式的對抗背景下,共同維護全球穩定的架構已完全失衡并部分崩塌,在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的背景下,各國的共同任務是確保《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穩定性。俄方期望,在該條約當前五年審議周期結束前,能夠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實質性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