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紐約時報》3月29日發布的一項調查引發廣泛關注,其顯示美國政府介入俄烏沖突的程度遠高于外界預期,這讓一直關注俄烏局勢的人們大為吃驚。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就沒停過,金額已達上百億美元。但這次美媒曝光的內容表明,美國的介入遠不止資金援助這么簡單。從沖突一開始,美國軍事和情報官員就深度參與了烏軍的作戰行動。俄羅斯打響“特別軍事行動”僅僅兩個月后,美國就和烏克蘭官員提議建立合作,通過提供情報、幫助制定作戰計劃、支持無人機襲擊等手段協助烏克蘭。在關鍵裝備的使用上,美國更是扮演了直接操控者的角色。
俄烏沖突(資料圖)
就拿“海馬斯”火箭炮來說,美國在德國的基地負責監督烏克蘭對其使用情況,烏克蘭只能攻擊美國提供的坐標,美方甚至可以隨時停用“海馬斯”操作人員的電子鑰匙卡。而且,美國還授權幫助烏克蘭開發、制造和部署海上無人艇部隊,用來襲擊俄羅斯黑海艦隊。五角大樓2023年泄露的機密文件進一步證實,美國與北約在烏克蘭部署了超過150名軍事人員,直接指揮烏軍行動,還為其春季反攻制定詳細作戰地圖。
2022年4月烏克蘭擊沉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的行動,雖說烏方未提前通報美國,但各方都認為烏克蘭沒有能力獨自拿到該艦坐標,極有可能是美方在背后提供了關鍵情報支持。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這些深度介入行為,實質是對澤連斯基政府進行完全控制,讓烏克蘭在軍事權力上淪為傀儡。要是澤連斯基對此不接受,美國就以停止援助作為威脅和懲罰,所以烏方對此一直敢怒不敢言。
俄烏沖突(資料圖)
隨著特朗普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美國政府對烏克蘭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特朗普一心想要結束俄烏沖突,上臺后就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施壓力度,甚至一度威脅要切斷對烏支持,這讓烏克蘭深感擔憂。畢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的這幾年時間里,如果不是有美國幫忙,烏克蘭恐怕早已戰敗。
此前,美國兩屆政府對烏態度截然不同,拜登政府不計代價地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即便烏克蘭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也未曾停止。而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一切以美國利益至上,他認為美國不能無限制地投入資源到俄烏沖突中,所以上臺后就想及時止損。這兩屆政府的不同態度,讓歐洲國家也感覺像在坐“過山車”。
對于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深度介入,一名歐洲情報官員坦言,當得知美國到底是如何干預俄烏沖突后,他感到十分吃驚,直言“他們現在就是殺傷鏈中的一部分”。歐洲人清楚,美國看似只是在背后支持烏克蘭,實則已經全方位參與到沖突當中,除了美軍沒有大規模直接與俄軍交戰外,幾乎什么都做了,包括提供俄軍坐標、制定作戰計劃、解禁武器限制等。美國的這些行為看似是被局勢一步步推著走,實際上是一步錯步步錯,已經讓美國和俄羅斯走到了“擦槍走火”的邊緣。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表示:“俄羅斯不會犯過度信任西方的錯誤,他們的行為不一致,一直試圖愚弄我們。但沒關系,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希望我們不會因為對我們所謂的合作伙伴的過度信任而犯錯?!比缃?,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種種行為被美媒曝光,普京這次或許終于看明白了美國的真實意圖。
美國深度介入俄烏沖突,一方面試圖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鞏固北約東擴成果,并強化對歐洲安全事務的主導權;另一方面,通過控制烏克蘭,獲取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只是美國的這些做法,不僅讓俄烏沖突持續升級,給俄烏雙方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讓美國自身陷入了一場難以脫身的地緣政治危機當中。未來,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俄烏沖突政策的調整,局勢又將如何發展,國際社會都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