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日晴空下,享受著和煦暖風的你,可能難以想象,就在此時此刻——在你頭頂的天空中,那剛剛飄過的一朵云后面;或者在你春游歸來,騎著單車經過的某座大橋下;又或者在你漫步沙灘,那遙遠海面的粼粼波光之中……正有無數設備繁忙工作著,有無數“機器之眼”觀察著,收集每一絲微風、每一縷氣流、每一片水波的變化,再綜合信息、分析研究、預判預報,只為實時監測天氣氣候的變化,以保障你能夠輕松享受這些休閑時光。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古人通過觀察日月周圍的光暈、不同形狀和顏色的云來知陰晴云雨。如今,借助科學的大視野,你會發現:空中,風云三號系列衛星每天繞地球約14圈,為我們提供高分辨率云圖、海溫數據和大氣垂直剖面圖;地面,我國有超過6萬個地面氣象站,覆蓋城鄉和高原、江河,實時監測溫度、濕度、氣壓、風速、降雨量等數據;海上,通過船只搭載的傳感器,可監測海洋水溫、波浪高度和洋流速度等。
未雨綢繆,才能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也許你只是想要知道出門時是否需要帶傘、天寒時是否需要加衣,而一旦暴雨如注、臺風席卷、沙塵暴來襲的時刻,你才會深刻感受到,這些監測和預警是在和氣象災害打一個時間差,甚至是在為搶救生命而和死神賽跑!
近些年,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氣候形勢日益復雜,極端氣象災害愈益呈現出多發、強發的趨勢,氣象災害預警也就愈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縮小預警工作和災害發生之間的技術差距更是各國氣象科研建設的重中之重。
以2024年為例,這一年中,我國氣象部門聯合33個部門共發布風險預警1.7萬余條,共“叫應”(氣象部門在監測到災害性天氣時,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多種方式,向可能受影響的群體通報天氣情況、預警信息,并確認對方收到信息、提醒其采取相應防范措施)34萬人次,陸海空天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使得氣象災害監測率高達80%,強對流預警信號提前量已達43分鐘,智能數字預報系統更是精細到每公里、逐小時……
2025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攜手縮小預警差距”。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全球存在的一個重要差距是,僅有50%的國家報告擁有充分的多災種預警系統。“攜手縮小預警差距”,旨在倡議一些國家協調援助,縮小全球范圍內氣象預警服務的差距。
對此,中國也給出了令人贊嘆的成績單:2024年,我們不但向132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云衛星服務,而且自主建立了無縫隙全球數值預報模式體系,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提升至12.5公里。
在未來,中國將共享氣候風險普查及評估知識、共建氣候風險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共促發展中國家早期預警能力提升、共享氣候適應型社會建設經驗智慧等。
在更遠的未來,中國氣象預警系統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技術將融入氣象預報的“最強大腦”,憑借超強運算能力,快速分析海量的氣象數據,從而為人們提供更精準的預報信息;預警服務也將遍布學校、商場、工地等每個角落;在月球的南極,或許會有一座座先進的氣象監測站傲然矗立,它與地球上星羅棋布的監測站點緊密相連,實現史無前例的地月聯合預警……
撰文| 沈學順
責任編輯 | 岳煥琦
運營編輯 | 李元龍 岳煥琦
質量審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
現訂購2025年
優惠訂閱288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