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既是一門優秀的傳統藝術門類,更是傳統文化的圖像傳播形式。其中人物畫反映的是人及人類社會,山水畫反映的是自然山川,是人類生活的環境,而花鳥畫反映的是自然界中生存的人類以外的所有生命。這種生命是自然天成的,蘊含生命的本真,而不同于人類生命中更多的社會屬性。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網絡信息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一日千里發展的大背景下,自然生命的本質屬性顯得尤為珍貴。其實在傳統農業社會里,由于人類群體高度的社會性,古人早就認知到自然生命的可貴,不斷發現并以藝術形式表現其美感,從中尋找自然中攝人心魄的美的韻致,并由此產生了中國繪畫,產生了獨具審美意識的花鳥畫。其傳承至今,不斷吐故納新,越發顯示出傳統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煥發出的獨特魅力。
花鳥畫不是照抄自然,也不是照搬古人筆墨,而是在生活中感受獨具特色的美感。這種美感并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以上乘修養之心在自然中發現常人無法感知的獨特韻致,這種韻致古人稱之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味外之旨”等。并且每一位藝術家因本心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自然的韻致”。
我長期致力于花鳥畫的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也曾長期研習過傳統繪畫技法。我發現學習傳統不只是學習古人的筆墨技巧,更要學習古人觀察生活的方式,從而窺探古人眼中“自然的韻致”。
花鳥畫的形式之美、意境之美是“自然的韻致”的美學部分,而其精神的升華卻是大花鳥畫意識的建立。這種大花鳥畫意識既包含著主題的拓展,如以動植物為代表的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也包括更為廣闊的浪漫主義遐思,如古人畫的龍、鳳、瑞獸吉鳥等所代表的精神產物,這種思維的拓展在當下具備更現實的時代意義。另一方面,大花鳥畫意識對自然生命的尊崇,能使人擁有更廣闊的生命關注度,從對自身及人類社會的關注上升到更高維度的生命格局。關注自然,保護環境不只是人類自身的需要,而是所有生命的需要,這種生命格局是對自然造化、宇宙萬物、時代意象更深的哲學思辨與深度認識。
這次以“自然的韻致”為名的展覽在廣西書畫院舉辦,實為一種自然的藝術生成。廣西優越的自然地貌與植被環境以及人文傳統,給中國畫藝術的根植與當代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天然條件。新時代條件下文化藝術的發展,又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廣西地靈人杰、人才濟濟,文化藝術大家眾多。在自治區黨委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推動下,新生代藝術家不斷涌現,在全國影響逐漸增大,并顯現出獨具特色的中華文藝特征和時代面貌。
廣西書畫院文脈傳承清晰,歷屆院領導既重視書畫藝術的承接,又重視創新性發展。既重視地域藝術特色的保存,又重視在中國畫全國系統性發展下的創作定位。是新時代文藝發展的積極推動與忠實的踐行者。
(文/喬宜男,2025年3月)
自然的韻致·喬宜男中國畫作品展
主辦單位: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廣西書畫院、廣西美術家協會
展覽地點:廣西書畫院(南寧市良慶區明月西路10號)
展覽時間:2025 4.3 —— 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