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東館已成為海內外觀眾的熱門打卡地標之一,為回應觀眾的熱情與好奇,本月開始,上海博物館特別推出“東館巡禮系列講座”,以上博東館各文物類常設展廳為主題,由專家逐一向公眾介紹各館的策展理念、珍貴文物、展陳亮點等。
上海博物館特別推出“東館巡禮系列講座”
上海博物館東館以“世界看中國”的重要文化窗口為定位,集八大文物常設類展廳(青銅館、書法館、璽印篆刻館、陶瓷館、貨幣館、雕塑館、玉器館)為一體,構建了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此外,又以“考古上海”“上海歷代書畫”“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詩心造物——江南工藝的世界”等專題常設陳列,體現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外交流等歷史與文化基因。這些空間不僅能讓寶貴文物有了新的打開方式,更能讓觀眾在東館內盡覽不同種類的文物盛宴。
考古上海展的展廳
3月30日,首場東館巡禮講座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館員黃翔聚焦考古館,通過解析“考古上海”展,帶領觀眾探索上海這片土地的歷史奧秘,并管窺上博東館的精彩切面。
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4樓的考古館,立足考古視角、運用考古語言,通過近2000件/組出土文物,演繹上海6000年“古國”“古港”“古城”三幕劇,梳理出“何以上海”的歷史脈絡。在東館巡禮系列講座的首場講座中,黃翔通過細致的解讀,為觀眾揭開上海考古的豐富內容和歷史沉淀,以及東館考古館展覽背后的故事。
考古上海展的展廳
黃翔表示,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展考古工作的地區之一,1935年以來,已累計發現先秦遺址43處,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約60次,推翻了上海“無古可考”的舊有認識,把上海歷史推進到距今6000年前。“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這個三個來自上海的遠古文化,獲得了中國考古文化學命名。上海考古的豐富歷史文化,讓上博東館考古館 “考古上海”展得以擁有精彩的展現。
“考古上海”展作為東館的常設展之一,通過繽紛多樣的展品,帶領觀眾探索腳下這片土地——上海的歷史奧秘和豐富文化。從“何為考古”的角度出發,立足考古視角,運用考古語言,講述考古學補史、證史、透物見人的目標和追求;聚焦城市探源,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脈,遍覽上海歷史中史前時期的“古國”、唐宋時期的“古港”和明清時期的“古城”三個高峰階段。
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館員黃翔
考古館 “考古上海”展的工作人員們,以今天的學術視角、技術手段和審美追求,對考古材料做重新發掘,整理和利用。在東館這一全新空間中實現物的“再語境化”,由“博物館物”轉換為“考古物”,進而觸達特定歷史時空中的物。置身展原,觀眾既可作為“物”的觀看者,進行“探索”和”俯瞰”,也可“介入”歷史時空,做“窺規”和“對話”。
黃翔對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展陳理念、重點展品、考古故事、展覽幕后、隱藏彩蛋以及文物索引進行梳理和講解。從考古的視角回望,是6000年的深厚積淀塑造了今天的上海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上博東館巡禮系列講座還將邀請館內相關研究員,對青銅館、雕塑館、陶瓷館、江南工藝館等常設展進行闡釋及分享。講座將持續至9月,具體講座時間與參與方式將公布于上海博物館公眾號。
原標題:《上博東館巡禮系列開啟 首場解析“考古·上海”展探索本土奧秘》
欄目編輯:孫佳音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來源:作者:樂夢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