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是吹牛,可以這么說,我們中國才是全球上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
那么,如今臺海局勢這么緊張,到底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我們能從之前的戰役中吸取到什么取勝經驗呢?中國還不動手的顧慮又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的警示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就是共產黨軍事智慧的經典案例。
先說遼沈戰役,共產黨集中 103 萬兵力,國民黨有 55 萬。
林彪部隊先花 31 天攻打錦州,這是關鍵一步 —— 錦州是東北國民黨軍撤回關內的唯一通道,打下錦州就像關門打狗。
國民黨派廖耀湘兵團增援,結果被解放軍在運動中包圍殲滅。整個戰役 52 天結束,東北全境解放。這里的關鍵是快速切斷敵人退路,形成包圍態勢。
再說淮海戰役,解放軍 60 萬對國民黨 80 萬。
粟裕用 "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 的戰術:先在碾莊圍殲黃百韜兵團,用時17 天。同時阻擊邱清泉、李彌兵團,接著在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用時23 天。
最后在陳官莊圍住杜聿明軍團,用時28 天。
平均每天消滅 1.2 萬人,比同時期歐洲戰場快一倍。
但速戰需要強大后勤支持 —— 戰役期間動員了 543 萬民工,相當于每 1 個解放軍背后有 9 個民工支援,光擔架就有 20.6 萬副。
速決戰也有一定的風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兵力優勢,比如遼沈的近 2 倍優勢。
精準情報,平津戰役之前曾破譯國民黨密碼掌握傅作義動向。
后勤保障,淮海每天消耗糧食 900 萬斤。如果這三個條件不滿足,速戰可能失敗。
最后是平津戰役,采用 "先穩后打" 的持久戰策略。
傅作義有 50 萬兵力,解放軍 80 萬。為防止敵人南逃,毛澤東主席下令 "隔而不圍"(包圍但不進攻)、"圍而不打"(困住但不攻擊),讓傅作義集團在華北滯留兩個月。
同時,通過和平談判,最終說服傅作義接受改編,北平 25 萬守軍和平解放。
當然,我們不只有打勝戰的經驗,也有打敗仗的經歷。
1949年10月解放軍攻打金門島失敗,9000多人全軍覆沒。
主要問題有四個:一是情報錯誤,以為島上只有2萬敵人,實際有3.5萬還來了援軍;
二是船不夠用,200多條木船只能一次運3000人,后續部隊因船被炸沉沒法增援;
三是指揮混亂,三個團各自為戰沒有統一領導,而且沒有空軍掩護被國民黨飛機炸得很慘;
四是后勤沒跟上,糧食只帶了三天,傷員運不下來。
這場敗仗讓共產黨意識到打臺灣必須要有海軍空軍配合。
金門也成了兩岸對峙的前沿,直到現在都影響著臺海局勢。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打了好幾場快速勝仗:1962年中印戰爭用32天把印軍趕回老巢,集中3萬人以10倍火力速戰速決;
1979年打諒山5天就攻破越軍防線,每天推進30公里;
1988年南沙海戰28分鐘結束戰斗,用護衛艦擊沉越軍艦船。
這些勝利都靠三個共同點:集中至少三倍兵力、提前囤好物資、打完立刻撤退。當然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就動手的話,血淋淋的例子也擺在我們眼前。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烏克蘭死了15萬士兵和1.5萬平民,俄羅斯也死了8萬士兵。
兩國經濟都很慘:烏克蘭GDP掉了三成,俄羅斯被制裁后收入大減。
美國打伊拉克打了18年,美軍死了近5000人,伊拉克20萬平民被殺,美國花了2.1萬億美元,伊拉克至今還在亂。
兩場戰爭都讓平民死傷慘重,經濟倒退幾十年,全球軍費漲到冷戰結束以來最高,還破壞了國際規則。
目前武統臺灣的難點
臺灣西部港口機場多,但沿岸密密麻麻全是防御工事:3000個碉堡、2萬顆水雷、150公里障礙物。
現在打臺灣還要面對臺灣20萬守軍、美軍可能36小時內介入,以及每年4次臺風干擾。
這些困難加起來,解放軍至少要連續三天控制制空權才能突破。
臺灣最近的動作
臺灣最近頻繁搞軍事演習,調整防御策略,想打造"全民抗登陸"體系。
全島劃成五個戰區:北部守臺北、南部依托高雄港、中部當機動中心、東部用地下機庫藏飛機、澎湖部署裝甲旅阻擊。
為了應對解放軍隨時可能的行動,臺灣把兵役延長到一年,花6470億臺幣升級裝備,給老掉牙的M60坦克換零件,買108輛M1A2T坦克,但這些改進被罵是"舊瓶裝新酒"。
不過臺灣軍隊問題一大堆:志愿兵缺了5486人,相當于11個營沒人;美國給的武器有過期發霉的;解放軍天天繞島巡航,把臺灣東邊也封了,臺軍原本計劃的"疏散區"越來越小。
更關鍵的是兩岸軍力差距越來越大,臺灣媒體自己都承認解放軍10分鐘就能打癱他們的防空系統,所謂"在海灘消滅敵人"的計劃根本扛不住解放軍的火力。
臺灣當局這么激進地擴軍,反而讓島內擔心會更快引發戰爭,把臺灣拖進危險里。
中國若打臺灣必須速戰速決,原因有五:
軍事上,現代戰爭節奏極快,解放軍導彈10分鐘就能打癱臺灣防空系統,空軍海軍迅速控制臺海。
要是拖久了,難免會造成我軍不必要的傷亡。
政治上,第一仗打贏能徹底打掉"臺獨"的抵抗念頭,讓臺灣老百姓看清反抗沒用,同時警告美國日本別插手。
如果打成持久戰,美日可能借口"救人"派兵進來,甚至扶持傀儡政權。
經濟上,臺灣臺積電每天賺1.3億美元,戰爭拖下去全球芯片供應鏈就斷了。
速勝能保護臺灣半導體產業,減少大陸沿海1200億美元損失和500萬人失業。拖久了全球GDP最多會少3萬億美元。
人道上,臺灣把導彈藏在學校醫院旁邊,持久戰會導致平民大量死傷。
速戰速決能減少80%的無辜傷亡,保護臺北故宮和臺積電。要是打成巷戰,淡水河兩岸居民會斷水斷電,民眾死傷無法估量。
國際上,必須在72小時內打完,讓美國來不及出兵。速勝還能讓東南亞國家保持中立,避免菲律賓越南在南海鬧事。
拖過兩周,美國等國可能聯合制裁中國,導致人民幣貶值。
這種策略就是要用最小代價實現統一,既要打仗快準狠,又要在戰后迅速恢復秩序,把軍事、政治、經濟手段結合起來。
總結
我們堅信,臺灣即將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任何黑惡勢力都阻擋不了的。
為此,我們得在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多個方面都已做好充分準備,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平統一進程,也會保持足夠的戰略耐心,避免沖動和魯莽。
最后,您覺得解放臺灣有必要動用武力嗎?你覺得比較擔憂的點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聊一聊!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