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突襲式“進逼”,再一次啟動圍島演練,這一次圍島毫無征兆,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齊出動,看來祖國統一的步伐越來越快了,那么,此次圍島演練究竟釋放了什么信號?
此次東部戰區圍島演練的特殊之處
4月1日,東部戰區在臺灣島周邊開展的聯合演訓,相較于此前幾次,變化非常大。首先,此次演習,除了給出開始時間外,再無任何具體訊息。
去年的圍島演練都有具體代號,比如“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聯合利劍-2024C”,并且在演練之前,也會提前發布通告,劃分演習區域,提醒周圍船只自行繞航,避免誤入。但是這一次,沒有代號,也沒有任何預告。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在臺灣省海域的演練已經逐漸向常態化轉變,也就是說,目前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大陸手中,無論臺灣省內還是外界都無法準確預判。
再一個,此次的圍島演練,組織了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從各個不同方向抵近臺灣島,根據東部戰區公布的畫面,島上的臺北、臺中、高雄、花蓮等多個重要港口城市都進行了明確標注。
重點演練內容則包括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實際上,就是將臺灣島的對外聯系通路封鎖起來。要知道臺灣作為一個島嶼省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以及礦產、糧食等都需要依靠進口。此次圍島,相當于對外宣布,中國完全有能力阻止美日與臺灣省的聯系,真正做到封鎖島嶼。
再就是此次演練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去年的幾次圍島演練,基本都在圍繞島嶼展開,但這一次,不只是臺灣海峽全部在演練范疇內,包括靠近大陸由臺灣省控制的金門、馬祖、東引島、烏丘嶼等島嶼也都在圍島范圍內,并且相較于此前將臺灣島緊緊包圍起來的演習態勢,此次從演習示意圖來看,從大陸出發,環島一圈再回到大陸,相當于將臺灣海峽作為大陸管控臺灣島的直接通道,同時也彰顯了我國對臺灣海峽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此次圍島演練的種種變化,預示著接下來相關演練只會離臺灣島越來越近,也將越來越頻繁,種種跡象表明,收復進程正在不斷加速,祖國統一的必然趨勢不可阻擋。
收回臺灣省的深遠意義和戰略價值
臺灣省的回歸,是我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重要體現,也是華夏文明的精神象征。預示著中國正式完成統一大業,這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同時也有助于促進亞太地區的穩定,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從戰略角度來看,臺灣島北可連東海,西南可進南海,是我國聯系兩大近海的關鍵支點,臺灣島的東側又面向太平洋,東北毗鄰琉球群島,南側則與菲律賓隔巴士海峽相望,這種特殊的地理分布,使得我國臺灣島成為美國以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等一眾島嶼所形成的島鏈中,極為關鍵的一環。收回臺灣島,第一島鏈的格局將被徹底打破,臺灣島將成為我國海上力量深入太平洋的關鍵門戶,有助于我國打破地理局限,發展成為真正的海洋強國。同時,臺灣島還可與海南島形成屏障,既可作為大陸的一道防線,又可作為我國在南海戰略部署中的關鍵支點,對我國穩定南海局勢意義重大。
從經濟角度來看,臺灣省經濟比較發達,GDP能夠排在全國第九,人均GDP則高達24.56萬元人民幣,超過北京,是我國人均GDP最高的地區。
并且臺灣還擁有半導體、電子制造業、精密機械等優勢產業,據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僅臺積電一家公司,就獨占全球66%的芯片市場份額。臺積電在高端AI芯片領域,市場占有率更是近乎100%,除了臺積電,臺灣還有聯發科、創意電子、智原科技、世芯科技等頂尖芯片公司。無論是設計、生產、封裝還是監測,我國臺灣省都可排在世界前列。
在美國的制裁下,我國的芯片領域面臨著一定限制,一旦臺灣回歸,有助于我國在這一領域實現全新突破。兩岸形成統一的內部大市場,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整體經濟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