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鋪設通往科學之路——面向變革時代的中國科技館體系》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館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2月
內容簡介
每一座看似無用的科學博物館,最終都會成就個體的夢想!
無論你是科技館的從業者,希望在日常工作中獲得創新靈感;還是科研領域的探索者,尋求對科技館體系的深入理解;抑或是懷揣科技夢想的愛好者,期待更全面地了解科技發展的脈絡,這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指南。它將帶你深入剖析科技館體系的運行機制,探索展覽背后的創新理念,為你呈現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科技世界。
翻開這本書,如同打開一扇通往科技博物館未來的大門。在這里,你將與前沿的科技理念對話,與創新的實踐經驗碰撞,開啟一場充滿驚喜與收獲的科技探秘之旅。不要猶豫,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知識與創新的征程,共同見證科技館體系的蓬勃發展!
總 論
博物館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它承載過去、連接未來,記錄著人類觀察自然、思考世界的探究歷程,橫亙于不同民族、文化和疆界之間,以獨特的語言溝通彼此、架設橋梁。在更廣闊的視野和縱深中感受科技博物館的興起興盛,體驗科技和產業革命浪潮對國家創新力崛起的引擎轟鳴,科學也具有了更加顯現的意義。
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二十大一體設計部署教育、科技、人才貫通發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這是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行動指南。作為科技類綜合場館,引領中國科技館體系發展的中國科學技術館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歷史主動,抓住未來10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世界科技經濟新賽場加速形成的機會窗口,因應時代、擁抱變革,突破傳統物理形態,破壁、升維、跨界、協同,成為科學的“探路者”,成為面向大眾的科學文化內容輸出“大學校”,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營造良好的創新創造氛圍和社會文化基礎,是系統推進中國科技館體系建設的發力點。
科技博物館的背后是人對自然的理性思考和階段性認識,其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給公眾,啟發更廣泛和深入的思考,它不僅是博物館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源泉,還是博物館進行廣泛的科學社會動員、驅動國家創新力崛起的基礎。
目 錄
主編簡介
作為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學技術館在科普內容創作與傳播領域始終發揮著行業引領作用。憑借其豐富的科普資源、專業的科研團隊以及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科技館為本書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和實踐基礎。在內容構建過程中,創作團隊充分運用科技館獨特的資源優勢,將前沿科技成果與生動的實踐案例有機結合,使本書既具有扎實的理論深度,又富有實踐指導價值。
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