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日前日本正式組建統合作戰司令部,并任命首任司令官。該機構的運作將對日本軍事發展、日美軍事同盟關系和地區安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報道稱,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設立于東京都市谷的防衛省內,編制240人,首任司令官由原統合幕僚副長南云憲一郎擔任。該機構將統一指揮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及太空、網絡等跨領域作戰力量,行使所謂“反擊能力”決策權,并直接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對接。
這種軍事擴張并非日本單方面妄為,而是在美國的戰略操盤下進行的有序部署。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重新掌權后,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防務責任”。日本主動接軌美國印太戰略,將自己的安全政策置于美軍全球部署的邏輯之下。“統合作戰司令部”的成立,正是為了迎合美軍的作戰需要,使日美軍事一體化向指揮系統深層延伸。但問題是日本真能在這場軍事配合中得利嗎?一旦臺海爆發沖突,日本作為美國的“前沿基地”將首當其沖成為打擊目標,“事不關己”的幻想將被戰爭的現實迅速擊碎。
特朗普(資料圖)
在該部門成立時,美防長赫格塞思跑去硫磺島祭奠美日戰死者,嘴里卻念叨著,美日精神永垂不朽。聽得人毛骨悚然,80年前你死我活的兩國,如今竟把“并肩作戰”說得清新脫俗。
日本這頭也精得很。一邊和中國談“中日韓自貿區”;另一邊偷偷擴軍、買導彈、修基地。美派想賭把大的,押注美國贏了中國,自己當“東亞話事人”,自救派卻嚇得肝顫不想當亞洲“烏克蘭”。可日本有得選嗎?看看駐日美軍基地里密密麻麻的戰機,再看看美國捏著日本經濟命脈的手。即便是不靠近美國,日本也難逃被掌控的結果。
為何日本會在此時做出如此激進的系列動作?中國的快速崛起,已經動搖了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架構。在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博弈中,日本甘愿成為前線代理人。它不是獨自行動,而是在美國戰略庇護和鼓動下,試圖重建其在東亞的地緣影響力。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實現無縫對接。美軍將為日本提供情報、后勤、指揮甚至戰略核保護,使日本可以“放心大膽”地介入臺海事務。日本只需“拖住中國”,而不必“完全勝利”,這就使得其軍事風險成本大幅降低。
美防長赫格塞思(資料圖)
從這次日本的布置來看,目標是非常明確的,中國最好還是做好心理準備,日本已經在對華戰爭的道路上又一次狂奔了。日本這一舉動不單純是面向于一場“混合戰爭”,更是用于突破“和平憲法”。暴露的是日本借著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打著配合美軍的旗號,重新在東亞地區實施軍事擴張的野心。日本此舉,基本就是將本就敏感的東亞地區局勢,推向了戰爭的邊緣。長期以來,日媒在國內進行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污蔑、造謠和丑化,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對日本民眾殺戮中國人的心理閾值控制。
那么面對這種局勢,中國該如何應對?一方面,中國繼續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加強日本的自救派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打擊美國,而不是陷入代理人戰爭。顯而易見,如果美國敗了,其他角色還能有多大威脅?對于中國而言,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美國這個主要矛盾。特朗普的轉變不過是一場全球勢力角逐的煙幕,中國唯有堅定應對,方能立于不敗之地。不管美國如何謀劃,若其輸掉這場博弈,就不僅是日本,包括韓國、菲律賓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必須明白,貿然追隨美國對華出手并非明智之舉。首先,中國市場對日本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從2024年的相關數據來看,中日貿易額仍占日本外貿的重要份額,失去中國市場將對日本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其次,美國之所以拉攏日本,是因為其已無力單方面壓制中國,因此試圖讓日本充當反華急先鋒。最后,雖然中國一貫奉行“國土防御”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度容忍鄰國的危險軍事挑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