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展還能擁有怎樣的可能?近日于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亮相的《刻意》劉春杰木刻原板藝術展,刷新了人們對于版畫展的印象。在這里,不僅能看到一幅幅版畫,還能走進版畫的“生命基因”——一塊塊木刻原板,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刻痕,在刀鋒與木紋的碰撞中,探究藝術創(chuàng)作的匠心軌跡。
本次展覽首度以“木刻原板”為展品,完整呈現(xiàn)藝術家劉春杰四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母本真跡,帶領觀眾直抵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一現(xiàn)場”,并且,百余幅木刻原板與數(shù)字藝術、虛擬現(xiàn)實同場共振,進一步探索版畫展的新表達。
劉春杰,中國當代版畫領軍人物,創(chuàng)作木刻版畫四十余年。他以刀為筆、以木為紙,作品以粗獷中見精微的獨特風格聞名。展覽以“刻意”為題,既指向木刻創(chuàng)作中“以刀刻意”的物理痕跡,亦隱喻藝術家對藝術本質的執(zhí)著求索——每一道刀痕的深淺、每一處肌理的虛實,皆凝結著對生命感知的人生領悟。
帶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北大荒”系列作品,是藝術家的第一個精神源泉,也是藝術家最早期的系列作品。展覽帶領觀眾從“北大荒”系列的刻痕深處,走近藝術家,也走進一段集體記憶。只見鈍刀刻出的風雪紋路凝固著拓荒者的體溫,木板皸裂的縫隙間仍回蕩著凍土的吶喊。這些作品是對東北地區(qū)自然與人文的深情描繪,更是對勞動者精神的禮贊。
魯迅是藝術家又一個精神源泉。在展覽集中呈現(xiàn)的“私想魯迅”系列中,可見劉春杰以當代刀法重構文化圖騰,將木紋的肌理與魯迅形象相互咬合,完成對精神偶像的尊敬與重塑。65塊原板組成的整面魯迅墻,彰顯著精神的力量,與魯迅的《吶喊》共鳴。
“山舞銀蛇”系列用直線或曲線編織而成的抽象畫面,更像一個個迷離的文學故事。那些看似沒有規(guī)律邊走邊繞的線條,在現(xiàn)實意味的沉重外劃上輕盈的一刀。
展覽以原板為鏡,照見創(chuàng)作最原始的心路歷程。在策展人與藝術家看來,原板上深淺不一的刻痕,比完美的版畫印刷品更接近真實。木刻原板不僅是版畫的“生產(chǎn)工具”,更是承載著藝術生命活力的本體。將觀眾的視線引向創(chuàng)作的過程性與精神性,正是展覽想帶給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同時搭配炫酷的數(shù)字技術,打破木刻的時空結界而彰顯出先鋒性。例如,展廳入口處“木刻基因”虛擬現(xiàn)實裝置,將刻刀的力度軌跡轉化為可穿梭的星際隧道,讓人不知不覺走入“刻意”的空間。5件魯迅“燃燒”木刻數(shù)字藝術作品位于展廳中庭,讓傳統(tǒng)刀痕在數(shù)據(jù)流中涅槃,木刻的基因鏈與火焰狀的光影粒子交織,歷史符號在虛實之間迸發(fā)當代能量。
此次展覽將免費展至6月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