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美國防長赫格塞思,竟公然贊揚二戰日軍“英勇”,無視數萬美軍將士的陣亡。這番言論一出,瞬間引爆輿論海嘯!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次連美國民眾都怒了,他們竟然和中國網民一起, 聯手炮轟自家防長?
赫格塞思到底說了什么, 竟引發如此罕見的“中美同仇敵愾”?
信息來源:《美防長稱贊二戰日軍“勇敢”,被批數典忘祖》,環球網,2025年4月2日。
美防長竟公開贊揚“敵軍”?
2025年3月29日,在琉璃島,這本應是追思逝者、祈愿和平的“戰死者悼念儀式”,卻因為一個人的發言,瞬間變了味道。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的演講,宛如一顆深水炸彈,炸開了鍋。不光美國國內吵翻了天,國際輿論也一片嘩然,很多人直呼“難以置信”。
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次不少美國民眾竟然和中國站到了一起,共同聲討這位防長對歷史的“改變”。
赫格塞思部長,究竟說了什么,能量這么大,瞬間點燃了各方怒火? 顯然,他的話碰到了那根最敏感的歷史神經。
細品赫格塞思的演講,悼念逝者是假,模糊戰爭性質才是真。他竟然把發動戰爭的侵略者,和反抗侵略的英雄擺在同一高度,相提并論。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二戰期間,被日軍傷害過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情感上根本無法接受。這已經不僅僅是傷害受害者感情的問題了,更是對那些為了反法西斯正義事業獻出生命的美國士兵的莫大侮辱。
尤其是在今天這個中美關系復雜微妙的時刻, 這種言論怎么聽都像是別有用心, 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平白增添了不必要的誤解和猜疑。
面對洶涌而來的質疑和批評,赫格塞思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強硬對抗。
硫磺島戰役
赫格塞思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反思或歉意,反而再次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聲, 執意強調自己“站在硫磺島這片土地上,內心充滿敬意”。
“八萬名戰士曾在此戰斗,超過2萬人獻出了生命。他們用勇氣捍衛了自由,我們致敬他們,銘記他們,永不忘記。” 他寫道。
信息來源:《“牢記二戰日軍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長又被噴了》,觀察者網,2025年3月30日。
這番言論,進一步激化了美國民眾的怒火。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他缺乏擔任國防部長這一要職所必需的判斷力和領導能力。 民眾對赫格塞思的信任度,已經降至冰點。
當然,要理解這場爭議的根源,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向1945年那場發生在硫磺島的戰役。
硫磺島,作為離東京僅1200公里的火山小島,在二戰末期對美軍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跳板,直接關系到能否有效轟炸日本本土。
為了拿下這塊戰略要地,美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傷亡近3萬人。 日軍在指揮官栗林忠道的指揮下,依托島嶼復雜的地形和精心構筑的防御工事,展開了異常頑強的抵抗。這種誓死抵抗到底的姿態,令美軍感到震驚, 也讓他們不寒而栗。
美軍戰略分析部門由此做出悲觀的預判,如果強行攻占日本本土, 可能將導致上百萬美軍士兵陣亡。 這個數字對于當時的美國而言, 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正是這種嚴峻的形勢判斷, 促使美國開始積極尋求其他途徑, 以盡快結束戰爭并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
美軍為何投放原子彈?
在權衡各種方案之后, 美國最終做出了一個極具爭議, 但也極具現實考量的決定那就是動用剛剛研制成功的原子彈。
他們選擇了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分別投下原子彈, 希望借助原子彈的巨大威力, 迫使日本迅速投降, 從而避免更大規模的地面戰, 減少雙方的傷亡。
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 最終徹底摧毀了日本繼續抵抗的意志, 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
原子彈的投放, 雖然結束了戰爭, 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進一步的傷亡, 但同時也引發了世人持續至今的強烈爭論和深刻反思。
試想, 如果當初沒有硫磺島戰役那樣的戰斗, 美軍是否還會選擇使用原子彈這種毀滅性的武器?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歷史的走向往往是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充滿了偶然性與必然性, 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深入探究, 才能從中汲取真正的教訓。
回到赫格塞思的爭議言論本身,他不僅是對歷史的極度不尊重,更可能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 造成潛在的破壞性影響。
當然, 銘記歷史, 絕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我們要以正確的歷史觀, 清晰地辨別善惡, 尊重客觀史實, 從歷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訓。
筆者認為
只有正視過去,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同時,我們也需要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中, 努力尋求對話與合作, 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