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月亮
編輯/小魚
“要扶你就扶,不扶你就走,你給好人騰個地兒吧。”
在2014年的春晚舞臺上,沈馬組合的小品《扶不扶》成為了一個不朽的經典。
不僅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也針砭了一波時事。
如今“扶老人”成為了高危行為,許多做好事的人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底。
而究竟是什么才造成如今好人難當的現狀?
這還要從2006年的那起“彭宇案”說起。
轟動全國的大案
2006年的一天,彭宇像往常一樣在南京水西門廣場的公交站下車。
據他回憶說他一下車就看見一位老太太的摔倒在地,秉著樂于助人的精神他上前扶起了這位老人。
那時的他并沒有多想,畢竟旁邊還有其他人在候車。
而且他扶起老人后,這個老太太還對他連聲道謝。
后來本著好人做到底的心態,彭宇也將身體不太舒服的老太太送去了醫院,并墊付了200塊的醫療費。
付完費用的他在得知老人的家屬快要到了后,便事了拂衣去。
畢竟當天的他還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
做了好人好事的彭宇也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畢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誰都有老的時候,看見了就幫一把,沒什么了不得的。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他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
他被那個叫做徐壽蘭的老人告上了法庭。
徐壽蘭稱彭宇撞倒了自己,并要求他賠償自己的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
這一紙狀書直接給彭宇告蒙了,他沒想到自己做好人好事還犯法了。
曾經對他感激不盡的慈祥老太太轉身便往他身上潑臟水,這也令他徹底寒了心。
但身正不怕影子斜,彭宇沒做過的事當然不會認。
他以為天理昭昭,法庭會還他一個公道,證明他的清白。
但令他萬萬沒想到這條證明清白的路會這么難走。
首先,那個公交站附近并沒有監控攝像頭,這就令彭宇失去了最直接的證據。
而徐壽蘭那邊一口咬定就是彭宇下車時撞倒的她,她說:
“我本來好好的要去坐公交車,她下車的時候直接把我撞倒在地。”
而這個說法和彭宇截然不同,一個揚言自己是受害者,一個表示自己只是在學雷鋒做好事。
兩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偏偏兩人還都沒有證據,一時間連法官也辨不明白。
徐壽蘭要求彭宇賠償自己14萬的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表示自己骨折了,需要做手術。
面對這個巨額賠償彭宇十分堅定地表示自己并沒有撞到老人,表示徐壽蘭對他的指控都是莫須有的。
就在兩人的僵持下,第一次開庭并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
這個看起來很容易審理的案件遠比大家想的要復雜。
而且第二次開庭的局面更收不住了,證明不了自己清白的彭宇直接拿起了輿論的武器,將這起案件搬到了全國人民的面前。
這個發展是法官王浩沒有想到的。
而更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會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審判過程中王浩不堪其擾,居然一度將彭宇的善良當成了作案動機。
隨后便脫口而出了那句震驚全國的名言:“不是你撞的,干嘛要去扶?”
這句話直接引發了眾怒,將案件推上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潮。
虎頭蛇尾的結局
再次開庭后,彭宇的底氣顯然足了起來,因為他的身后站著全國老百姓。
雖然在法庭上他拿不出來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但王浩的這番話直接令他在這場輿論戰里穩穩站在了上風。
當時的媒體接連報道“彭宇案”的進展,就連白巖松也曾在節目里公開討論過這個案例。
當時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站在彭宇這邊,大眾都討伐起了徐壽蘭,認為她在污蔑好人。
也對王浩這個法官口誅筆伐,覺得他在敗壞風氣,作為國家人員,怎么能講出這樣的話呢?
如果所有法官都像他一樣想,那這個社會還有誰敢做好事,畢竟這個行善的代價也太大了。
就在全國百姓的注視下,這起案件再次開庭,而這次的徐壽蘭也是有備而來,案件也出現了新進展。
徐壽蘭找到了新的證人,那個證人就是幫他們辦理案件的民警。
他當時對這起案件進行了筆錄,而且當時他曾聽見彭宇親口承認了是自己的觸碰導致徐壽蘭摔倒在地。
不過當時他說的是被一個老太太撞了。
但由于警局的房屋正在維修,這份可以拿到法庭做證據的呈堂證供也被弄丟了。
直接證據再次消失也令這場官司越發混亂了起來。
那時一邊是輿論的裹挾,一邊是兩方拿不出證據的人的爭辯。
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的法官王浩也一頭亂麻,眼看著有證據可以結案,但彭宇那邊依舊咬死自己并沒有撞倒老太太。
而且他表示自己當時并不是和老太太單獨在一起,旁邊還有人,這個人可以證明自己是無辜的。
而且這個證人也出面為彭宇作證,他表示自己雖然沒有見證事件的全部過程。
但他可以證明他剛下車就看見老太太摔倒了,而當時彭宇正要過去扶她,自己看見了也連忙上去幫忙。
徐壽蘭在面對這段證詞時咬死了表示:自己并沒有見過這個人。
她堅決的態度再次令整個案件停滯不前,兩方各執一詞,誰不肯退讓。
但又拿不出確切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
本來法庭上應該秉持著“誰報案,誰舉證”的原則。
既然徐壽蘭把彭宇告上了法庭,那理應她拿出證明彭宇撞到她的證據,而不是讓彭宇一個勁兒的自證。
但由于王浩的一句話直接將這場案件從“撞沒撞”的爭端便成了“扶不扶”的全民辯題。
面起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案件,自身難保的王浩也難下論斷,最終這起案件以雙方庭下和解而告終。
彭宇最后答應給徐壽蘭一萬塊錢,這才令這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案件落下帷幕。
唏噓不已的現狀
但這起案件雖然結案,但全民的討論還在進行。
當時也有人表示彭宇賠償的行為是否代表了他真的撞倒了人。
但也有不同觀點說彭宇也可能是在破財免災。
畢竟這個案子對他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但無論彭宇是做賊心虛還是花錢買清凈都不重要了。
大家的目光都被王浩那句“不是你撞的,干嘛要去扶”的話吸引了過去。
這起案件對于社會來講也是一個警鐘,在那個碰瓷還不盛行的年代,王浩的話明顯是給好人都帶上了枷鎖。
如果做好事有風險,那誰還敢去扶路上跌倒的老人?如果做好事有代價,那誰敢再隨便伸出援手?
隨著碰瓷訛人的事件不斷上演,說這句話的王浩法官還會不停被拉出來反復“鞭尸”,可見這句話的影響之大。
當年這起案件對三位當事人都造成了不同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首當其沖的就是王浩法官,他的那句話徹底斷送了他的職業生涯。
在“彭宇案”結案后,有許多民眾拿著橫幅自發來到法院門口。
表示王浩法官應該受到懲罰,這樣大家才會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錯的。
有一位舉著“好人難做”牌子的大姐還對著鏡頭說:
“我家孩子問,以后老人摔倒還扶不扶?”
這句話也登上了央視《新聞1+1》,借著白巖松之口反復發問。
最后迫于輿論壓力,王浩法官也被撤職,調到了街道司法所工作。
由于這件事的影響太過惡劣,直到現在王浩也沒能再回到法院。
這對一步步打拼上來的他來說應該是很嚴重的懲罰了。
而除了王浩法官外,徐壽蘭也受到了輿論的影響,雖然最后拿到了1萬塊的賠償金。
但好名聲卻都敗光了,最后無奈搬家,在本該落葉歸根的年紀遠走他鄉。
相對于這兩人,彭宇的生活并沒有太多改變。
結案不久他就找到了新工作,而且見義勇為的帽子也穩穩地扣在了他的身上,日子過得也很順遂。
除了這幾位當事人的現狀令人唏噓外,如今社會在“扶不扶”的抉擇上也令人無比揪心。
做好事反被訛的事件不斷在全國各地上演,甚至曾經還有人為了自證清白而選擇自殺,這個代價未免太大太大了。
雖然如今大眾對于碰瓷行為也有了應對之法。
用錄像或是人證來兜底,但還是有不少人成為東郭先生,被反咬一口。
也許我們的社會還要繼續努力,如果不能讓碰瓷的壞人越來越少,那就努力讓好人不再吃虧。
而對于這個“該不該扶”的社會命題,小品《扶不扶》也早已給出了答案:
“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人心若是倒了,想扶都扶不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