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針對“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市場監管總局回應:將依法進行審查。3月以來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的相關報道,歸納出了這些文章背后的5個認識:第一,長和港口交易并不符合商業邏輯,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現。第二,港口運營不是普通資產,是關鍵基礎設施,這次長和交易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第三,有關企業在美國脅迫下出賣港口運營權,助長了霸權主義的氣焰。第四,巴拿馬運河被“美國化”“政治化”后,中國在此的航運貿易勢必受制于美。第五,長和作為香港特區的企業,更應慎重處理。
李嘉誠(資料圖)
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反壟斷執法二司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負責查處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監督執行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和合規工作。
近期,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因為準備賣掉巴拿馬運河港口,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此前長和打算將全球43個港口以228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但交易還沒落槌呢,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機關就介入審查了。再聯系到美國國務院對長和輿論陰陽怪氣的回應,更讓這場商業交易演變成中美博弈的新戰場了。
表面上看,貝萊德財團只是進行商業收購,但實質上卻與美國政府關系密切。其董事會中有三位成員曾在五角大樓任高官,而CEO更是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有著秘密接觸。長和為何堅持出售港口?表面上的原因是,這一業務只占其總收入的9%,出售后可以獲得228億美元的現金流以“止血”。但更深層原因是,李嘉誠家族急于從全球地緣沖突的漩渦中抽身,尤其是在其海外資產近年頻遭歐美審查的情況下,貝萊德承諾的“政治庇護”顯得尤為誘人。然而,這種“商業理性”在中國的“國家理性”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而與此同時,這次交易暫停背后似乎還有更大棋局!最近美軍在亞太頻繁調動,特朗普放話“對所有中國商品加稅60%”,而李嘉誠的港口一旦易主,正好給美國送上一張“海運封鎖王牌”。所以我們國家必須要出手,而且還是緊急出手,強力出售,因為這根本不是商業問題,而是牽涉到國家安全問題的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內部也有聲音認為這筆交易很難達成,這是因為43處港口,有涉嫌壟斷的嫌疑,交易過程中不僅需要各國經過協商和同意,還要被中國進行反壟斷的調查。據悉,以巴拿馬運河港口公司為例,因為每年有中國21%的船舶同行,長和實業肯定有這些船舶的數據和信息,交易后這些信息也會被交易給美國,這對于中國商業機密可以說是一個泄露的契機。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肯定是有理由進行反對的。
巴拿馬(資料圖)
有法律界和政界分析人士認為,長和集團此次陷入了一種自己造成的兩難境地,在當前的國際局勢大背景下,無論選擇退出交易還是繼續推進交易,都無法全身而退。拿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的話說:如果長和集團繼續推進交易,中國方面肯定會不滿,不過目前還無法確認中方會采取具體怎樣的措施;但如果叫停交易,特朗普方面也肯定會報復。換言之,其繼續售賣、推進交易,中方不滿意;如終止交易,則美國又有人不滿意。這令其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