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因為一條鼓勵員工21點前下班的新規登頂熱搜榜,而且,真的有員工被“趕”下班。
本以為大疆的“反內卷”操作已經夠吸睛了,而在“反制裁”方面更是堪稱楷模。
大家都知道,美國這些年對中國科技企業各種圍追堵截,身為無人機行業龍頭的大疆也沒能幸免。
但讓美國沒想到的是,即便被制裁了9年,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的地位依舊是無法撼動。
如今,大疆已經成為外媒眼中“最可怕的中國制造”,這是對中國科技企業實力的最好證明。
從航模少年到無人機霸主
大疆的締造者名叫汪滔,他出生在杭州的一個高知家庭,這樣的家庭背景確保他可以放心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那個娛樂方式相對匱乏的年代,書籍成為了汪滔探索世界的一扇窗。
在一本名為《動腦筋爺爺》的圖書里,書中那架直升機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也讓他對天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高中時,汪滔首次接觸直升機航模,這也同樣激發了他做無人機的夢想。
1999年,汪滔考入了華東師大的電子系,本以為這是他逐夢路上的重要一步,能離自己的航模夢想更近一些。
可華東師大的學習生活并沒有如他所愿,這讓一心想要在無人機領域大展拳腳的汪滔,感到無比失落和迷茫。
經過深思熟慮,汪滔辦理了退學手續,并向斯坦福、麻省一類的世界頂尖學府遞交了入學申請。
然而,由于他在華東師大的成績只是中等偏上,這些世界名校紛紛拒絕了他的申請。
不過,屢次被拒的汪滔業并非真的無學可上,香港科技大學竟成了他的“保底院校”。
雖然這并非他最初的理想院校,但此時的汪滔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在港科大的日子里,汪滔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每一門課程、每一次實驗,他都全力以赴,仿佛要把之前失去的時間都補回來。
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汪滔還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由李澤湘教授主導的機器人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2006年,26歲的汪滔帶著在宿舍中制造出的無人機原型,和兩位同學來到深圳創立了大疆,開啟了他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業之旅。
之后,汪滔團隊成功解決無人機領域難題,推出直升機自主懸??刂萍夹g,并憑借領先技術賺得第一桶金。
憑借著這項領先的技術,大疆成功獲得了一些穩定的訂單,業務逐漸開始擴展。
大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在影視、救援、農業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了全球無人機行業的領軍者。
然而,大疆在國際市場上的風光無限,尤其是在美國市場的巨大成功,卻引來了一些“紅眼病”患者,其中以美國政府為代表。
美國制裁下的科技“不倒翁”
美國對大疆的制裁行動可謂是“處心積慮”,從2016年開始,就以各種荒誕的理由對大疆發起“攻擊”,試圖將大疆趕出美國市場。
那時,美國白宮草坪上突然降落了一架大疆無人機,這一事件成為了美國制裁大疆的“導火索”。
經過調查,發現是一名美國官員喝醉酒后誤操作導致的,這和大疆本身的產品安全毫無關系。
但美議員卻借此大做文章,以“網安”為理由開啟了對大疆制裁的“鬧劇”。
2017年,美國又肆意找了個“數據隱患”的借口,嚴禁本國軍方采用大疆的相關設備。
但實際上,大疆一直強調其產品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措施,用戶對數據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且大疆的產品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美國政府的這一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就是為了給制裁找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
之后,他們又將大疆放在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這一舉措無疑是對大疆的一記“重錘”。
這意味著大疆在與美進行貿易時,需要獲得美政府的許可,這大大增加了大疆在美市場的運營難度和成本。
就在美國針對大疆的“大戲”不斷上演之時,2023年,一場關于大疆的謠言風暴,又在網絡上掀起了驚濤駭浪。
一時間,網絡上到處都在瘋傳“大疆因專利侵權,被美國罰款440億,要求交出核心技術,并禁止美國本土企業與其合作”的消息。
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的震驚和疑惑,各種猜測和質疑也隨之而來。
一些競爭對手更是趁機落井下石,在輿論上對大疆進行抹黑,試圖進一步削弱大疆的市場地位。
然而,大疆在謠言傳出后不久,就通過各種渠道發布聲明,堅決澄清所有關鍵信息均為謠言。
大疆發言人明確表示,相關的金額不到3億美元,且案子截至當時并沒有判決完畢。
除此之外,外媒對大疆的抹黑事件層出不窮,其中最讓人啼笑皆非的,當屬英國《金融時報》的“神操作”。
2023年年末,該報刊聲稱大疆強制公司高管進行軍訓,還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張照片作為“證據”。
然而,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發現,這張照片中的場景其實是位于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是一個對外開放的景區。
而且,這張照片一直掛在官網上,活動時間為2020年9月,當時大疆員工只是在進行一次普通的團建活動。
除了英國《金融時報》的鬧劇,美國政客也票擬提案,試圖從法律層面禁止中國無人機在美國的銷售和使用。
這個提案的背后,同樣是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實現自己科技霸權的意圖。
大疆硬剛美國國防部
在被列入清單后,大疆并沒有選擇坐等案件調查,而是積極地與美國部門展開溝通,試圖解決問題。
大疆提交了一份材料,各種證據和理由都擺得明明白白,就差沒直接說“我真的和軍工企業沒關系,快把我從名單里放出來吧”。
然而,美國方面拒絕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對大疆的會面請求也是愛答不理,也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去年年初,美國又一次將大疆污蔑為“軍工企業”,這簡直就是無視大疆的努力,把大疆的訴求當耳旁風。
不久之后,大疆用56頁的起訴狀,將美國做的那些荒唐事都給抖落出來了。
在這些材料中,大疆指出美國用來“污蔑”自己是“軍企”的報告,完全就是漏洞百出。
而且,美國的制裁和謠言,不僅沒有讓大疆倒下,反而讓它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
在被制裁的9年里,盡管美國不斷通過各個環節對大疆實行制裁,但大疆的市場份額卻不降反升。
在北美地區,大疆無人機的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85%的高位,這個數據足以讓美政府和那些試圖打壓大疆的人感到震驚和無奈。
面對美國的制裁和禁飛令等挑戰,大疆積極地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投入到其他賽道,開啟了多元化發展的新篇章。
大疆在車載行業和儲能領域的布局,那可是相當有前瞻性,并與比亞迪合作在汽車和無人機領域掀起了一陣旋風。
結語
這不僅僅是大疆一家企業為自身權益的抗爭,更是彰顯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底氣和自信。
大疆在“反內卷”和“反制裁”兩條戰線上都打出了漂亮的勝仗,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
相信未來,大疆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繼續在科技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