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用“意念”完成精細動作……借助腦機接口技術,這些科幻情景可以“夢想成真”。隨著腦機接口服務被定價,距離產品落地更進一步。
3月31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其中,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6552元/次,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3139元/次,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966元/次。
據了解,項目價格為全省最高限價,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事實上,這是繼今年3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后,全國首次為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定價,填補了腦機接口醫療服務的價格空白。對此,強腦科技負責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湖北省醫保局明確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政策突破,意味著腦機接口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路徑被打通,產品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指日可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楊藝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政策推動腦機接口發展邁向新臺階,腦機接口的生態模式被充分肯定。不僅提振臨床轉化動力,同時堅定市場發展信念,還促進大眾治療觀念變化。”
觸發期的前沿技術首被定價
“以往很多老百姓甚至外科醫生都認為腦機接口是夠不到的月亮。”每次腦機接口產品參會,楊藝總能聽到一些吐槽的聲音。“這個腦機接口看上去像電影似的玄乎,更像是一種表演性質的秀肌肉。”
而隨著政策持續發力,腦科學的“登月計劃”越來越近。在楊藝看來,這是政策首次大力支持并推動處在第一發展階段的技術走向醫療民生,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自2021年,“十四五”規劃將腦機接口技術列為顛覆性重點扶持技術之一,針對該領域的研究以及資本對該領域的關注度持續上升。2024年作為腦機接口全面踏入臨床階段的一年,9月29日,國家藥監局確定《采用腦機接口技術的醫療器械 術語及定義》等2項推薦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制訂計劃,從而將行業標準轉為國家標準,為其在國內的商業化之路做進一步鋪墊。
而后隨著創新研發成果不斷涌現,腦機接口技術仍然存在門檻高、研發投入周期長等特點。如何為該項技術定價、“買單”,既關乎社會資本參與腦機接口基礎研究的興趣,也關乎腦機接口技術能否在成熟后快速實現臨床推廣。
在此背景下,時間進入2025年,腦機接口的收費被提上日程。3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其中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單獨立項,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費、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等價格項目。換而言之,一旦腦機接口技術成熟,快速進入臨床應用的收費路徑已經鋪好。
在此政策發布兩周后,3月31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消息,落實“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價格項目并制定政府指導價,價格分別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
對此,湖北省醫保局稱,前述價格是該局對接試行指南制定的政府指導價。項目價格為全省最高限價,不得上浮,下浮不限。此舉為腦機接口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進了高水平醫療創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和臨床應用。
國家醫保局亦曾明確,在前述試行指南發布后,下一步將指導各省份醫保局參考,結合實際做好對接落實,制定全省統一的價格基準,由具有價格管理權限的統籌地區對照全省價格基準,上下浮動確定實際執行的價格水平。
而強腦科技表示,“腦機接口收費標準明確后,醫院和康復機構采購產品的意愿將大幅提升,患者能以更規范的方式獲得服務,產業的長遠發展得到雙重保障。我們預計未來產品的臨床轉化更加踴躍,有望加速腦機接口在神經康復、腦疾病治療等領域的臨床應用。”
腦機接口應用場景擴容
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應用邊界逐步拓展,在神經功能缺陷如偏癱、失語患者以及帕金森、癲癇、抑郁癥等功能性神經疾病的治療中,均展現巨大的優勢與潛力。
據悉,腦機接口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連接的通路。大腦在思維活動時產生腦電波,腦機接口則通過識別腦電波特征直接讀取大腦意圖,將其轉化為計算機指令,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聯通,創造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讓盲人“復明”等奇跡。
該技術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類。其中,侵入式是通過手術將電極直接植入顱內獲取信號,治療獲益好、技術空間大;非侵入式是在頭皮表面放置電極來采集信號,這種方式無創、安全、便捷。
楊藝介紹,侵入性腦機接口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嚴肅醫療領域,包括脊髓損傷、腦卒中、漸凍癥等導致的運動或言語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而非侵入性腦機接口未來能走向更多消費場景,用戶數據量龐大,技術更加成熟,比如家用醫療、科技、駕駛、生活、游戲、娛樂等。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顯著進展,研究人員持續探索腦機接口對各類疾病的治療意義,從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漸凍癥),到失語癥等語言功能類疾病,再到精神心理類疾病的輔助治療等。
對此,北京柚果科技負責人于晨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介紹,“目前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應用集中在腦功能性疾病和腦器質性疾病兩部分。前者包括抑郁癥、孤獨癥等精神心理疾病,后者包括截癱、偏癱等行為障礙康復。”
此外,浙江大學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持續進行面向兒童多動癥的腦機數字藥物開發研究。針對兒童多動癥(ADHD)在注意力及社交方面的障礙,實現兒童腦疾病非侵入式干預治療,進而建立副作用更小、療效更顯著、治療周期更短的閉環數字診療方法。”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在全球醫療領域受到高度關注,麥肯錫預測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億美元,2040年達到145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投入。
而在高速膨脹背后,強腦科技對人才問題提出擔憂。“其次是人才短缺問題。腦機接口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領域,需要神經科學、人工智能、電子工程、臨床醫學等多領域人才,這需要高校、企業的多方努力,我們與浙江大學信息技術中心共同建立了腦機創新實踐中心,就是希望能培養更多能在腦機接口領域的人才,希望高校能夠設立相關交叉學科專業,將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融入進高等教育中。”
責任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