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 “自嗨” 幻夢,擁抱真實世界
在當下網絡世界,各類夸張宣揚中國影響力的內容屢見不鮮。諸如 “外國人瘋狂迷戀中國文化,中華文化全球風靡”“中國所到之處,徹底改變當地經濟文化面貌” 等論調充斥屏幕。國人在瀏覽這些信息時,內心的自我認同需求被極大滿足。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類天然渴望獲得積極的自我認知,當看到祖國以一種近乎 “無敵” 的姿態出現在全球舞臺,人們很容易代入其中,覺得自身價值也隨之提升。這種自我認同如同上癮一般,驅使人們不斷去尋找類似信息,強化 “自嗨” 心理。
尋求歸屬感也是國人 “自嗨” 的重要心理動因。全球化浪潮中,民族身份認同成為人們內心堅守的陣地。網絡上對中國成就的過度渲染,營造出一種強大、卓越的集體形象。人們在虛擬空間里與持有相同觀點的人聚集,沉浸在 “中國天下第一” 的氛圍中,仿佛找到了一個堅不可摧的集體,獲得了強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然而,這種 “自嗨” 現象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信息傳播偏差是導致 “自嗨” 盛行的關鍵因素,也正是這一因素帶來了嚴重后果。社交媒體算法為追求流量,大量推送這類夸張信息,形成信息繭房。在這個封閉空間內,人們只看到片面、放大的中國形象,對真實世界的認知逐漸扭曲。長此以往,一旦面對現實中復雜的國際關系、他國的競爭與質疑,心理防線極易崩塌,甚至可能因認知落差產生過激反應,影響對外交流與合作。
社會發展帶來的心理落差同樣加劇 “自嗨” 危害。中國飛速發展,成就斐然,部分人內心急切渴望得到世界全方位認可。當現實中一些國家并未給予預期贊美,甚至存在競爭與摩擦時,他們便在網絡上自我營造 “自嗨” 氛圍。但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會讓人忽視自身不足。在科技、文化創新等領域,若因 “自嗨” 而停止對先進經驗的學習,國家發展將陷入瓶頸,錯失進步良機。
教育和文化傳統在 “自嗨” 現象中也扮演著復雜角色。傳統文化強調集體主義與民族榮譽,教育過程中對國家成就的大量宣傳,本應培養民族自豪感,但部分人卻走向極端,形成過度自我膨脹心理。他們缺乏對國家發展與世界關系的客觀理性認知,在 “自嗨” 中故步自封,無法正確評估國際形勢。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這無疑是一種危險信號,可能導致戰略決策失誤,影響國家長遠發展。
因此,國人必須深刻反思,認清世界的殘酷性。世界并非如網絡 “自嗨” 內容所描繪的那般,對中國只有贊美與追捧。在國際舞臺上,競爭無處不在,地緣政治沖突、貿易摩擦、科技封鎖等問題時刻存在。我們應摒棄 “自嗨” 心理,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自身發展與世界局勢。在保持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學習他國先進之處,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只有這樣,當面對真正的挑戰,需要我們捍衛國家利益時,才能憑借清醒的頭腦和強大的實力做出正確應對,而不是在 “自嗨” 的迷夢中失去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