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八
風起正清明
思故亦向新
清明,既是承載著千年文化的傳統節日,也兼具著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如何讓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相融,讓法治精神與人文情懷共生?這正是檢察公益訴訟需要回答的時代命題。
以“檢察藍”守護“清明綠”
以“檢察藍”守護“清明綠”
近年來,倉山區檢察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主動把生態檢察保護工作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能動履職,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8件,提出檢察建議27件,提起訴訟4件。此外,倉山區檢察院探索“刑事檢察+公益訴訟”的多種檢察職能解決方案,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對違法犯罪行為人刑事、民事公益立體追責。與相關行政部門建立“河長制”,推動生態綜合治理,明確了“十項工作職責”,建立了“六大工作機制”,為完善涉河涉水犯罪案件辦理提供了新模式,切實推動提升全區河流治理與管護水平,維護河流生態功能,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以法治力量捍衛英烈榮光
烈士紀念設施銘刻了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付出的偉大犧牲,是重要的紅色教材,必須倍加愛護。倉山區檢察院聯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及區文體旅局共同在高蓋山烈士墓園設立“公益訴訟檢察保護點”,依托該檢察保護點,立足檢察公益保護職能,協同相關行政部門開展英烈保護工作,為傳承紅色基因貢獻檢察力量。
以法治力量捍衛英烈榮光
“二七”烈士梁甘甘墓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于1992年列入區級文保單位名錄。由于年久失修及梁厝村整體征遷,墓園周邊風貌遭到破壞。倉山區檢察院向文物主管部門發出公益檢察建議,要求加強梁甘甘墓的管理保護力度,恢復英雄烈士墓須有的莊嚴、肅穆環境。如今,修繕完成后的梁甘甘烈士墓周圍清風習習、綠蔭掩映,為我們回憶歷史、緬懷先烈提供了寄托。
以文明治喪倡導時代新風
生前盡孝當“繁”,身后掃墓當“簡”。清明期間,倉山區檢察院積極響應“福州微文明”平臺發起的“”網絡祭奠活動。檢察干警通過線上敬獻花籃、鞠躬和留言等方式寄托哀思,留言板上一句句“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銘記歷史,檢心向黨”的誓言,凝聚起奮進新時代的信念,引導干警及群眾以綠色文明方式傳承精神火炬。
檢察機關既是公共利益的守護者
也是文化傳承的接力者
以法律為筆,以責任為墨
共同繪就一幅
“綠色清明、平安清明、文化清明”的
時代畫卷!
策劃丨吳昌峰
校對丨陳唱
編輯丨鄭云龍 雷潤穎
關注我們查看最新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