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間過得真快,2025年的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來了,只不過今年的清明節有些特殊,它有著“60年不遇”的名號,不僅是“三月清明”,更是舊俗中的“兇日”!
而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清明節除了上墳之外,還有許多不能做的事情,而觸犯忌諱的行為也許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那么清明節到底有哪些忌諱?又為什么說今年的清明是“兇日”呢?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具體來源贅述在文章內部
清明節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生活習慣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但老祖宗留下的那套法子卻不能變。
清明節作為我國的重要節日之一,起源于古人的擇吉文化,結婚論嫁、動土添土、遷宅安床等都適宜在今年的清明節進行,但清明節也有著許多不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在上墳的時候。
清明節原本有著很多的習俗,但流傳到今天最核心的部分只剩“掃墓祭祖”,這一節日創立了初衷是古代帝王將相祭拜時的“墓祭之禮”,之后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孝道精神,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而對于老百姓們來說,清明掃墓不單單是一種儀式,更是對已經逝去親人的緬懷與追悼。
作為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動,每逢到了這一天,許多在外地打工的子孫們,也會趕回來,向先人獻上鮮花、紙錢等,以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一不穿
不過清明上墳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穿那種大紅大綠衣服,有些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認為,違反了這項規定是對老祖宗的“不尊重”,說不定會影響個人未來的運勢。
實際上并非如此,這項習俗誕生的理由很簡單,由于祭拜的場合往往講究莊嚴與肅穆,因此穿單色調的衣服比較好,比如黑色、白色之類的,而大紅大綠給人一種活潑的感覺,這讓人們覺得不適合出現祭祀活動中。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大紅大綠的衣服比較顯眼,很難讓人們進入祭祀那種沉重的氣氛中,不過這一點因人而異了。
二不供
其次,我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往往會攜帶一些食物,比如饅頭、燒雞之類的東西,向老祖宗們討一個好彩頭,也有人會選擇蘋果與柿子,象征著平平安安與事事如意。
雖然這份想法是好的,但我們也要記住一點,那就是盡量不要帶一些不新鮮的食物去祭拜。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做“心誠則靈”,祭拜時也不需要去特意買些昂貴的東西,心意送到了就行。
但有時候內心的真誠要比送什么東西更重要,許多老一輩人認為用不新鮮的食物作為貢品,是對先人的不尊敬,而且也起不到祭祀的效果,甚至從玄學角度來講,可能會讓逝者感到“不開心”。
畢竟雖然他們已經與我們陰陽相隔,但永遠活在我們的精神之中,因此供奉不新鮮的食物,說明后人對祭祀沒有上心,懷著一種“虛情假意”去對待祖先們。
三不吃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清明節在吃東西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比如在清明節當天,人們會吃馓子、吃雞蛋、吃棗花糕等,而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在吃東西方面也有不同的講究。
不過要說清明節最受歡迎的食物,那還是青團啊!清明節又被古人們稱作寒食節,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在這一天不適宜炒菜做飯,要吃一些帶寒氣的食物,而青團正是其中的代表。
青團這種食物制作起來也相對容易,只需將艾草搗汁和入糯米粉中,再包裹上豆沙、芝麻等餡料,再放入鍋爐中蒸熟即可。
這種食物在熟透以后表面呈現一種青綠之色,所以又被稱作青團,吃起來不但味道鮮美,聞起來也是清香撲鼻,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團屬于寒性食物,千萬不能吃得太多。
否則的話,就可能會對我們的腸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消化不良、肚子痛等身體上的不適。
今年的清明為什么是“兇日”?
可能老一輩的人會知道,古代民間最常用的分辨日期吉兇的方法為“建除十二日”,簡單來說就是由十二種不同含義的日子而推算出的當天的吉兇。
而今年的4月4日,屬于農歷三月初七清明交節,按照“建除十二日”的標準劃分屬于“閉日”“閉”在古人們運勢推測中有著閉塞、關閉的意思,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現。
這提醒我們在清明節當天,辦事時也許會遇到不順利的行為,這時我們要進行一定的變通,這樣做事情才會止步不前。
雖然這種說法有玄學的成分在內,但就如同老一輩人常說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運氣這種東西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六十年難得一遇的清明節
為什么說今天清明節六十年難得一遇,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2025年屬于乙巳蛇年,而上一次乙巳年則是1965年,而下一次則要等到2085年。
每隔六十年的輪回,仿佛在告訴我們,今年的清明節并不簡單,不過今年的清明交節事件是在4月4日20時49分,這個時間段與傳統清明一致,從表面上看起來與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
而在古人的思想中,清明節乃是陰陽轉換的一個核心節點,隨著清明的一聲驚雷,大地才真正開始萬物復蘇,接下來的天氣也會變得更加溫暖。
由于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在此之前傳出了“雙春閏月不上墳”的說法,而這似乎被一些老一輩人認為是祭祀之中的禁忌。
可實際上,這句話的起源只不過是古時農民種地時的一種習慣而已,“雙春年”的話意味著春節要比以往的長,這也代表農活會更多,連人們去祭祖上墳的事件都沒有了。
因此這種說法被如今的科學家所否定,畢竟清明節自古以來便是人們祭祖的好日子,不能因為一句不確定的民俗而放棄。
那么你會在什么時候進行祭祖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