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友”相戀六年,前前后后花了60幾萬,連面都沒見著,然而更想不到的是,所謂的“女友”竟然就是自己的男同事……4月2日,溧陽法院審理了一起通過網戀實行詐騙犯罪的案件。
簡要案情
2018年3月,被告人李某(男)與被害人王某(男)同在某工廠務工,二人不僅為同事關系,更是同住室友。李某在日常接觸中發現王某性格老實且對感情抱有憧憬,遂萌生利用虛假戀愛關系實施詐騙的惡念。于是,兩人共事一段時間后,李某主動提出為王某介紹女友,編造“亞楠”這一虛擬女性身份,并且從網上找了一張美女的照片謊稱系“亞楠”本人,王某信以為真,與“亞楠”通過QQ添加好友。之后,李某就以“亞楠”的身份與王某聊天,并確定了戀愛關系,開始了長期詐騙。
六年多的時間里,李某通過精心設計的謊言和虛假的承諾,維持著與王某的“戀愛”關系。李某以“亞楠”的名義,編造生病住院、過生日、日常開銷等虛假理由,多次騙取王某轉賬,共計人民幣67萬余元。王某曾多次要求見面,“亞楠”卻始終以答應見面卻失聯、拒接語音電話等方式拖延,每次“亞楠”都能編造出天衣無縫的解釋獲取王某的諒解與信任,王某始終未能識破騙局。
根據案情演繹
直到2024年國慶節期間,王某再次邀請“亞楠”見面,但“亞楠”依然以各種理由拒絕并失聯,最終王某在家屬的勸導下醒悟,意識到自己被騙,于是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院裁判
經依法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方式,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基于被告人具有坦白及認罪認罰的情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二萬元。
法官說法
本案李某利用其與被害人虛構的親密關系,精心布局,實施詐騙,通過長期情感操控達到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揭示了長期虛構身份實施網絡情感詐騙的典型特征,涉案金額巨大且欺騙手段具有持續性,為公眾敲響了防范“殺豬盤”式詐騙的警鐘。
法官特別指出,此類詐騙呈現三大高危信號:
拒絕深度互動——長期拒絕視頻通話、線下見面,以各種理由推脫;
財務狀況異常——頻繁提及投資虧損、急需資金周轉等經濟問題;
情感綁架升級——以“真愛考驗”為名要求大額轉賬或貸款。
在此也提醒大家,網絡交友需謹慎核實身份,涉及錢財往來務必提高警惕,對長期拒絕視頻通話、見面的“戀人”應立即終止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