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

0
分享至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白姆老人的肖像(3月16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右上:在春耕大典上,白姆老人(中)和鄉親在田頭休息(3月16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 攝)。

右中:這是白姆老人的身份證(3月16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下:在春耕大典上,白姆老人(左二)和鄉親一起跳鍋莊(3月16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95歲的白姆老人見證了西藏的滄桑巨變。回首往昔,老人感慨萬千:“以前的日子太苦了。”

舊西藏,白姆的生活滿是艱辛。從15歲起,白姆就要去林周縣城支差。當時差役繁重,白姆去給農奴主種田,只有沒日沒夜地干活才能養活自己和孩子。糌粑、面粉這些基本食物都成了奢望,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一點點羊肉。“穿新衣就是奢望,大家都是互相借衣服穿,因為沒有鞋子穿,只能光著腳走,即便被荊棘劃傷也只能默默忍受。”白姆滿含熱淚地回憶道。

1959年3月28日,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白姆的生活也迎來了曙光,白姆家分得了田地和牛羊,生活有了新的開始。如今,孩子爭氣,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這幾年過年時,親戚朋友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往家里送大米。”白姆老人說,“這與過去按碗買米的日子簡直天差地別。”

白姆老人的生活變遷是西藏民主改革偉大成就的縮影。從過去的困苦不堪,到如今的生活富足,西藏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尼瑪老人的肖像(3月16日,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右上:作為村中長者,尼瑪在春耕儀式上吟唱祝福豐收的歌謠(3月16日,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右中:這是尼瑪老人的身份證(3月16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右下:尼瑪(中)與兒子巴桑次仁(左)、孫女次仁旺姆在家門口合影(3月16日,新華社記者 姜帆攝)。

日喀則市拉孜縣曲下鎮土林村的村民尼瑪生于1952年,出生的時候身份是農奴。1959年3月28日,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7歲的他就此成為自己的主人。

尼瑪說:“我的母親是南木林縣人,懷著我的時候被作為農奴賣到拉孜縣,我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我出生在痛苦和黑暗中,小時候受了無數的苦。”

民主改革時,母親和他兩個人就分了23畝地,還有房子、農具等,從此生活有了希望。如今,尼瑪的五個孩子都成家立業,家里拖拉機、裝載機、小汽車一樣不缺。

2025年1月7日,受定日6.8級地震的影響,尼瑪家的房子成了危房,如今他住在臨時板房里,但是他不擔心以后的生活。他說:“黨和政府關心我們災區,整個冬天我們既不缺吃的又不缺燒的。現在政府又在謀劃著給我們蓋新房子,日子只會越過越好。”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玉珍老人的肖像(3月12日,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攝)。

右上:孫子照看著玉珍老人回屋(3月12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右中:這是玉珍老人的身份證(3月12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下:玉珍老人在自家的茶館里和孫子及鄰居喝茶聊天(3月12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山南市桑耶鎮一棟整潔的藏式民居外,年過90的玉珍老人坐在石階上沐浴著午后的陽光。街道上車來車往,孩子們嬉戲打鬧。這個場景,對歷經世紀風雨的玉珍老人而言,曾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在舊西藏,身為農奴的玉珍居無定所。冬夜寒風嗚咽,一家人蜷縮在發霉的毯子里,虱子橫生的破毯子是全家唯一的御寒物。“農奴主說我們天生就該像牦牛一樣勞作。”年少的玉珍靠給領主紡羊毛線換取糌粑,“紡錘從早轉到晚,只為換一捧糌粑。”

農奴主催債的皮鞭聲在風雪中回響。在感受不到溫暖的日子里,父母因為沒錢治病,先后離世,那是玉珍最痛徹心扉的記憶。

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玉珍在西藏民主改革時分到了田地和房子。和玉珍一樣的百萬農奴第一次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

如今玉珍家的日子過得紅火,孫子開了一家甜茶館,街坊鄰居每天都會來喝茶吃面。

這位見證世紀變遷的老人說:“現在的日子比甜茶還香甜,真想讓阿爸阿媽看看今天的好光景。”玉珍的故事,如雅魯藏布江奔涌的浪花,訴說著雪域高原從封建農奴制到社會主義新天地的滄桑巨變。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旺慶老人的肖像(3月16日,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攝)。

右上:旺慶老人(左七)在春耕大典上唱頌詞(3月16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中:這是旺慶老人的身份證(3月16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下:旺慶老人(右)和家人在家里合影(3月16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在3月16日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舉行的春耕大典上,年逾80的旺慶老人唱著流傳千年的頌詞,指揮著村里的年輕人進行古老的儀式,聲音嘹亮,精神矍鑠。

誰能想到旺慶老人的童年記憶卻是充滿黑暗,看不到希望。談及舊社會的艱苦生活,他不禁感慨萬千:“以前的苦,真是說也說不完。”

旺慶老人回憶道:“那時候,我們穿的衣服全是補丁,吃飯也是飽一頓饑一頓的。家里孩子多,父母每天都在為吃穿發愁。可這不是我一家的情況,家家戶戶都這樣,日子看不到一點盼頭。”

而舊社會嚴苛的賦稅制度,更是在老人心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痛苦印記。“生了男孩子,就歸男方的領主;生了女孩子,歸女方的領主,這都得交人頭稅。”旺慶老人解釋說,“外地人每個月要交一克(西藏民主改革前計量單位,1克約28斤)糧食,一年就得交十二克,這稅是必須得交的,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老人說,沉重的賦稅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能在那樣的日子里活下來,全靠咬牙堅持。

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

時光流轉,如今,旺慶老人一家已是四世同堂,18口人在這里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我只是惋惜自己變老了,享受幸福生活的時間越來越少。”旺慶老人喝著青稞酒笑著說。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玉珍老人的肖像(3月17日,新華社記者 姜帆攝)。

右上:玉珍老人在家中澆花(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右中:這是玉珍老人的身份證(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右下:玉珍老人(左二)與孫子羅布次仁(左一)、孫媳婦次仁卓瑪(右一)、曾孫羅布桑珠一起在家中合影(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家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聶日雄鄉沖堆村的玉珍老人生于1938年,出生的時候身份是農奴。

玉珍說:“我出生于一個‘朗生’(即家奴)家庭,小時候缺吃少穿,衣服全是在補丁上打補丁。牲畜我們不能用,完全靠人力給農奴主種田,勞動一天回到家什么吃的也沒有。青稞收獲之后,農奴主會把糧食封存好,只留下一個小角落的青稞給我們當口糧,根本不夠,只能靠晚上去幫別人做短工換糧食糊口。”

1959年3月28日,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玉珍從此成為自己的主人,還入了黨,去過北京參觀學習,當過村長、鄉長。

如今的玉珍老人已四世同堂,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里,年近90但身康體健,每天還要侍弄一下花草。

“舊西藏時,我在農奴主樓下跟牛羊住在一起,那房子又矮又小,都直不起腰。現在蓋的房子那么寬敞結實,年輕時做夢也沒想過會住上這樣的房子,一家人在里面太幸福了。”玉珍說。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某朗桑姆老人的肖像(3月20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上:某朗桑姆(中)跟女兒及街坊開玩笑(3月20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中:這是某朗桑姆老人的身份證(3月20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右下:某朗桑姆(右二)和女兒及街坊在家中院子里聊天(3月20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91歲的某朗桑姆家住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辦事處崗村,她十分健談,喜歡唱歌,是村里的“開心果”。可是在舊西藏,她卻開心不起來。

某朗桑姆的父親是當地農奴主的馬倌。由于白天馬吃飽了,喂夜草時馬不吃草,脖子上的鈴鐺就不會響,農奴主便認定是馬倌沒喂馬,經常毒打她的父親。年少的某朗桑姆會哭泣著安慰爸爸,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在資源匱乏的舊西藏,白天,農奴主的田地優先灌溉,然后才能輪到像某朗桑姆一樣租種田地的農奴。老人回憶道,“我們只能在晚上去澆,水太少,莊稼都干死了。”秋收后,農奴主用低價收購糧食,剩下的青稞遠遠不夠某朗桑姆全家的口糧用度,還得向農奴主借。

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某朗桑姆獲得了新生。“在舊西藏,連糌粑都很難吃飽。”某朗桑姆奶奶話鋒一轉,“可現在,各種蔬菜都有,內地運來的食物應有盡有。”老人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洛桑老人的肖像(3月20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右上:洛桑老人在家中澆綠植(3月20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右中:這是洛桑老人的身份證(3月20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右下:洛桑老人(左二)在家中和兒子及街坊聊天(3月20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在舊社會,我們像牲畜一樣活著,死了也沒人知道。”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羊達社區朗仲組的九旬老人洛桑,回憶起西藏民主改革前的苦難歲月,仍難掩激動。

洛桑13歲起就被迫為農奴主勞作。“夏天借糧,秋天還債,還不上就得挨打。”他回憶,農奴毫無尊嚴可言,吃不飽穿不暖,甚至與牲畜同住。

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年輕的洛桑和百萬農奴一起,迎來了真正的人身自由。“再也不用向農奴主低頭,自己的路自己走!”如今,洛桑安享退休生活,子女通過努力成為國家建設者,一家和睦,日子紅紅火火。

洛桑的故事是西藏巨變的縮影。1959年之前,占西藏總人口不足5%的農奴主占有著絕大部分生產資料,而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沒有生產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如今,西藏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保持增長,社會保障全覆蓋。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索扎老人的肖像(3月20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右上:索扎老人和家人聊天(3月20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中:這是索扎老人的身份證(3月20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右下:索扎老人和家人合影(3月20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92歲的索扎住在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邱桑村遠近聞名的邱桑溫泉附近。作為西藏民主改革的親歷者,他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從農奴到自由人的生命變遷,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百萬農奴翻身解放,走向幸福生活。

在封建農奴制度下,農奴主占有所有的土地和資源;農奴們世代為奴,毫無尊嚴。“田里的農活都是我們干,但收成全歸農奴主。只要做的事不合他們的意,就會挨打——棍子、鞭子,隨便往身上抽。”索扎老人說。夜晚的寒冷同樣難熬。“那時候,我只有一條破被子勉強蓋著,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睡覺都算幸運。很多人根本沒住處,刮風下雨只能硬扛。”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迎來了新生。索扎和千千萬萬的農奴一樣,分到了土地、牲畜。

從1959年到1998年,老人先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及鄉長,騎著馬走遍十里八鄉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1974年,老人隨著西藏自治區農業參觀團到祖國內地參觀學習。與參觀團成員在天安門的一張合影,一直被他時不時拿出來“顯擺”。“現在的生活太愜意了!”老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和鄰里鄉親一起喝著啤酒,暢聊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現在有了美好的生活,吃喝不愁,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做牛做馬,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老人享受著養老金、醫療保險等惠民政策,兒孫滿堂,日子安穩幸福。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普瓊老人的肖像(3月17日,新華社記者 姜帆攝)。

右上:普瓊老人(左)在孫女的陪伴下澆花(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右中:這是普瓊老人的身份證(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右下:普瓊老人(前)與兒子歐珠(后右一)、兒媳曲宗(后右三)、孫女其美拉姆在家中合影(3月17日,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家住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聯鄉柳村的普瓊老人生于1940年,出生時的身份是農奴。

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貧富差距巨大。農奴主過著有肉有酥油的生活;而農奴們連糌粑都不夠吃。“我從十五歲開始就給農奴主干最苦最累的活,白天趕著牲口去放牧、種地、搬運土石,夜晚還要去山上撿柴火。穿的是破氆氌,住的是跟牲口挨著的矮房子……什么苦都吃過了。”普瓊老人說。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迎來了新生。從此,普瓊不但成為自己的主人,還入了黨,當上了村小組組長、安全委員、民兵隊長。

如今的普瓊老人已四世同堂,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里。“我家戶口上有10個人,家里共有27畝地,拖拉機、裝載機和小汽車一樣不缺,每年收入有三四十萬元。”普瓊老人非常滿意現在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

左:這是格桑美多老人的肖像(3月12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右上:格桑美多老人(左二)和家人一起看電視(3月12日,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攝)。

右中:這是格桑美多老人的身份證(3月12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右下:格桑美多老人(前)和家人的合影(3月12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家住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的81歲老人格桑美多,見證了西藏從封建農奴制到社會主義新天地的滄桑巨變。

“在舊西藏,我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腳上沒有鞋子,連襪子都是補丁摞著補丁。”格桑美多老人回憶道。在封建農奴制度下,農奴不僅要承擔沉重的人頭稅,還要服各種差役。“晚上經常不能睡覺,要服侍主人。而沒活干的時候,我的父母就只能靠乞討來養活全家人。”說到這里,老人哽咽了。

西藏民主改革后,格桑美多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分到了田地,住上了好房子,想吃什么東西都能吃得到。” 格桑美多老人說。

從昔日的苦難歲月,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老人的回憶,是對舊西藏黑暗歷史的控訴,更是對新西藏美好生活的禮贊。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只有經歷了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

如今,西藏的翻身農奴早已過上了祖輩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incentive-icons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北青網官方網易號
920257文章數 85172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三原县| 襄汾县| 和平县| 永登县| 商城县| 板桥市| 昌吉市| 白沙| 体育| 酒泉市| 孟村| 达拉特旗| 陇西县| 阿克陶县| 侯马市| 红原县| 贵定县| 安图县| 会宁县| 商城县| 闻喜县| 宁化县| 宜川县| 如皋市| 威信县| 松江区| 丹巴县| 卓尼县| 灵璧县| 蒲江县| 古交市| 安平县| 伊川县| 黄骅市| 舞钢市| 蓝山县| 昌江| 乌兰浩特市| 阳春市|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