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三月下旬,正是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從農肥積累到種子、化肥的選購,從技術培訓到農機檢修,不論是涉農部門還是村民都忙得熱火朝天。然而在通榆縣,得益于創新的“通榆縣新型農業主體聯合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不少村民搖身一變成了“甩手掌柜”
“去年,我把土地托管給了當地的合作社,一坰地增產4000多斤,按一斤0.9元錢算,一坰地就多收3600元錢,我自己根本種不出這個產量。”通榆縣良井子畜牧場職工溫志剛正在為牛添料,他稱自己不太會種地,養牛倒是有兩下子。“土地托管出去,騰出時間照顧好我這40多頭牛,一年的收入也很可觀。”
溫志剛家里有11公頃土地。往年一到春耕,他就忙得不可開交,從購買農資、翻耕土地到播種育苗,每一個環節都得親力親為,不僅耗費大量精力,還常常因缺乏專業技術和大型設備,導致成本高、產量低。
近年來,通榆縣積極創新生產方式,通過“新型農業主體聯合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積極推廣實施耕、種、管、收、售為一體的土地全程托管、環節托管服務,通過規模化管理帶動更多小農戶接觸新技術、融入新模式,實現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溫志剛又與當地一家頗具規模的農業合作社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將自家土地全權交給合作社打理。
“對于小農戶來說,一家一戶很難抵御市場風險,高科技的農業生產工具他們又不會操作,所以土地托管肯定是他們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通榆縣新型農業主體聯合會會長王建福扳著手指頭,算起經濟賬,“原來良井子畜牧場的村民一坰地也就能收一萬一千斤左右的糧食,托管后能達到兩萬多斤,一斤按0.9元錢算,可多收8000元錢。”
“通過這幾年的托管實踐,村民都嘗到了甜頭,他們把土地托管出去,自己還能打工或者從事養殖業賺到一筆錢,土地的收益不減反增,這樣的買賣誰不干啊?”通榆縣良井子畜牧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宏說。
截至目前,通榆縣新型農業主體聯合會已經組織團結鄉、八面鄉、邊昭鎮、瞻榆鎮、良井子畜牧場、雙崗鹿場等6個鄉鎮場的1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托管面積達3.5萬畝,同時購進玉米種子11600袋、化肥1140噸、滴灌帶11000捆,檢修大型農機具80臺套。
2024年11月,通榆縣新型農業主體聯合會還聘請了專家團隊,對托管地塊進行規劃設計,目前已經完成了測土配肥、良種遴選、耕作方式、農機措施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全程參與跟蹤服務和田間指導,同時,還安裝了以田間氣象、智墑系統為主的智慧農業監測設備。實現了新型農業主體的完善組織化程度與現代農業科技的深度融合,夯實了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堅實基礎。(李桂華 陳永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