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中國政府援助緬甸的第二批抗震救災物資已從北京發往緬甸,而截至3日8時,中國救援隊在緬甸一共救出了9名幸存者。
然而,在中國“出錢、出物又出人”的背景下,中國人從緬甸撤離時竟然遭到了持槍攔路收過路費這種惡劣情況。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國作為緬甸地震首個抵達救援的國家,緬方就是這么對待自己恩人的嗎?
遭遇強地震的緬甸
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曼德勒地區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 30 千米,截止4月3日中午,此次地震已在緬甸全國造成了3085人死亡、4715人受傷,還有341人失蹤。
緬甸地震發生后,中國迅速啟動應急響應,3月29日凌晨,云南救援醫療隊抵達曼德勒,成為首支進入災區的外國救援隊。
隨后,公羊救援隊、藍天救援隊等攜帶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設備陸續抵達,中國甚至調動14顆衛星變軌,為救援提供實時數據支持。
截至4月3日,中國有近30支救援隊、500余名隊員在緬施救,是派出隊數和人數最多的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提供的1億元人民幣援助已分兩批實施,首批物資包括帳篷、毛毯、急救包等,已分發到災民手中。
第二批800頂帳篷、2000條毛毯、3000箱餅干等物資也于4月3日上午9時從北京啟運,此外,中國紅十字會還提供了150萬元的現匯援助。
最關鍵的是,在此次跨國救援行動中,中國救援隊創造多個“第一”:第一個救出幸存者,第一個啟動跨國衛星監測,第一個派出醫療防疫和災害損失評估專家組等等。
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邊中國還在持續對緬甸“雪中送炭”,另一邊從緬甸撤離的中國人卻遭到了持槍攔路收過路費這種事情。
槍口下的“過路費”
緬甸此次罕見的大地震導致了曼德勒國際機場跑道受損、高速公路斷裂,所以大量的在緬中國公民選擇從陸路撤離。
然而,從曼德勒到仰光的途中,撤離車隊頻繁遭遇持槍收費,湖南商人羅先生3 月29日從曼德勒出發,10余小時車程中至少遇到7個關卡。
更危險的是,部分武裝人員不僅收費,還強行搜查車輛,這些收費點多位于曼德勒至內比都的山路,由地方武裝或犯罪團伙控制。
緬甸軍方對此未公開回應,但聯合國評估顯示,地震加劇了該國350萬因沖突流離失所者的困境,地方武裝趁機擴大勢力。
在此背景下,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提醒在緬公民“盡量組團撤離,隨身攜帶現金,避免夜間行車”,并在仰光設立臨時辦證點,為無護照人員辦理旅行證。
持槍收費事件折射出緬甸長期存在的“雙重危機”:地質災害與社會動蕩疊加。
緬甸自1948年獨立以來,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與中央政府沖突不斷,目前仍有40余支武裝割據,控制區形成“國中之國”。
這些武裝為籌措軍費,涉足詐騙、綁架等犯罪活動,甚至在邊境設立關卡收費,地震后,部分武裝趁亂擴大控制范圍,將撤離路線變為“搖錢樹”。
國際社會對此反應不一,聯合國敦促各方停火,允許人道主義救援進入,但緬甸軍政府與地方武裝的矛盾短期內難以調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將繼續提供援助,但要求緬方確保救援通道暢通,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中國救援隊在救援過程中也遭遇了阻礙。
4月2日,中國紅十字會9輛物資車因“未通報進入沖突區域”被緬軍鳴槍攔截,最后還是經協調后才放行的。
其實中國對緬甸的援助并非首次,2021年緬甸政局變動后,中國多次提供糧食、醫療物資,并推動中緬油氣管道等民生項目。
此次地震,中國再次展現大國擔當,中國的援助基于“鄰里守望”的傳統,但在緬甸復雜的社會結構下,善意可能被地方勢力利用。
場危機不僅考驗緬甸的治理能力,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面鏡子,在災難面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而真正的救援需要超越政治分歧,回歸人道主義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