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人工智能是方向,更是現實。”這是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特別指出的。3月25日,中國電信發布了2024全年財務報告,其中有一組數據極為亮眼——2024年中國電信智能收入達到89億元,同比增長195.7%,位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第六。
在這組靚麗數字的背后,離不開的是中國電信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精準布局,以及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的科技創新能力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全力托舉。近日,通信世界記者跟隨“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調研訪問團走進TeleAI,揭秘中國電信如何下好科技創新這盤棋。
時間回溯到2023年底,中國電信正式宣布國家級人才李學龍教授擔任中國電信首席技術官(CTO)和首席科學家,這在當時引起了產業界廣泛關注。隨后2024年7月,在李學龍教授的牽頭下,TeleAI正式揭牌,并致力于成為構建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同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家人工智能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探索前沿理論研究,推動重點技術攻關,打造服務民生的創新應用。僅僅不到一年時間,TeleAI就取得了多項創新突破,其中離不開的是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抉擇。
布局:引領之下大刀闊斧的人才培養
陽春三月的上海花團錦簇,一派生機勃勃。而在黃浦江畔的TeleAI,記者也收到了人形機器人送來春日禮物。只需一句指令,人形機器人就可以精準地完成取、送等高難度動作;只需一句“我餓了”,智能機器狗、小型無人機就能第一時間完成分析,在相互協作下取回食物……
近年來,推動企業從電信運營商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成為三家運營商的謀篇布局。令大家心照不宣的是,只有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關鍵核心,才能走好科技型企業建設轉型之路,而中國電信就選擇了AI這條路。
“我們探索了一套靈活的用人制度,通過構建AI人才的海內外雙循環體系,既能把人‘引進來’,也能‘走出去’。”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長陳銀告訴記者。一方面搭建適配人才快速發展的科研平臺,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為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源動力;另一方面擴展全球科研力量布局,加強與海內外多方的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夯實與高層次人才的互動交流。“領軍科學家領銜、青年科學家擔綱、科研新生代引領創新”成為這支國際化、年輕化、成體系人才隊伍的專屬代名詞。
中盤:優勢之下全力打造新型人工智能
作為國資央企主力軍,中國電信明確了以“網絡、云及云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為四大技術方向,完成了“云計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數字平臺”七大戰略性新興業務布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在人工智能與通信、網絡一體化融合方面,智傳網(AI Flow)當之無愧地成為關鍵突破。
據了解,智傳網(AI Flow)集結了人工智能(智)、通信(傳)、網絡(網)三項關鍵技術,通過將“端-邊-云-網”高效串聯,讓智能可以在家居生活、生產制造、農林生態、海洋勘探等多種場景發揮巨大價值,是新型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大勢所趨。
在李學龍教授的帶領下,TeleAI在加速“智傳網”研究的同時,借助中國電信所擁有云網融合、AI、量子與安全等技術優勢,以及算力、數據方面構建的“息壤”一體化智算平臺、“星海”數據智能中臺等平臺優勢,提出了與AI治理、智能體、智能光電(包括具身智能),形成的“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布局。
其中,在智能光電領域,TeleAI進一步推進涉水光學技術創新,將人工智能與光電技術結合,為海洋光學工程等涉水應用場景提供有力支撐。除此之外,TeleAI還聚焦具身智能,提出人形機器人動態平衡機制,讓機器人僅依靠本體感知,無需復雜的視覺雷達等外部觀測信息,就能應對狹窄道路、不規則障礙物以及動態外力干擾,在復雜地形中穩定行走。這一成果讓機器人即使在部分感官受限的情況下,依舊實現動態平衡穩定,維持正常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TeleAI不僅局限于上述創新技術,還通過智傳網(AI Flow)的布局來打通并發展由“AI驅動的三大空間經濟”——賽博空間、臨地空間、廣域空間,以實現通過智傳網(AI Flow)讓智能的流動跨越空間、產業和技術的邊界,賦能更多行業和場景,如航空業、制造業,上至太空,下至深海,為社會發展與民眾生活帶來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級。
收獲:AI創新之下有“更智能的AI”
近年來,隨著ChatGPT、DeepSeek等知名大模型的持續涌現,大模型的熱度經久不衰。盡管越來越多的大模型如雨后春筍般接連現身,但能保持市場地位的大模型卻寥寥無幾。
但對于運營商出身的中國電信來說,在擁有數據、算力、算法的優勢加持下,發展大模型勢在必得。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電信AI以7.9%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中位列第六,標志著中國電信已成為中國大模型應用行業的重要廠商之一,推進生成式AI應用在中國市場落地。
在此次調研訪問中,記者就在TeleAI實地體驗了星辰大模型體系,這是由研究院自主研發打造的國內領先、央企首個“全模態、全尺寸、全國產”的“三全”大模型體系。
其中,星辰語義大模型TeleChat就是由TeleAI自主研發的大語言模型,于2023年首次發布,并在2024年9月推出全新的第二代版本TeleChat2系列。 TeleAI還完成首個全國產化萬卡萬參大模型訓練,標志著國產大模型訓練實現全國產化替代,并逐步形成全尺寸開源布局,持續為產業輸送領先的技術能力,加速應用落地。
除語義大模型外,TeleAI還自主研發了星辰語音大模型和視覺大模型。星辰語音大模型具備方言識別、語音生成和聲音復刻三大維度的完整智能語音能力,并能夠結合星辰語義大模型的超強邏輯和理解力,讓人機語音交互系統徹底實現“聽懂-理解-表達”全鏈路的智能化交互。視覺大模型Telesearch 2.0,是TeleAI領先業界率先提出基于知識萬物布控的創新技術,可根據自然語言精準檢索圖片或視頻,實現跨模態復雜語義理解、超萬種目標精準檢索。
在語義、語音、視覺大模型的基礎上,TeleAI通過整合語義大模型、語音合成以及數字人技術等多項前沿技術,自主研發了星辰多模態大模型,并應用于文生視頻、文生圖、數字人等多個領域。
總結:責任擔當之下培育“科技創新之花”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高質量完成 “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 “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持續推進 “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中國電信堅決扛起新時代新征程國資央企的使命責任,堅定不移、乘勢而上,全力以赴加快建設科技領軍企業。以TeleAI為關鍵“落子”,在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持續探索和實踐,為國家在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撐,加速了關鍵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轉化。
同時,更是在向世界證明,在人工智能這場全球科技競賽中,中國電信有實力,也有能力突破技術壁壘,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能。TeleAI這朵精心培育的“創新之花”,終將在我國沃土上結出更豐碩的 “科技之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