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與將領之間,在革命戰爭時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于戰事頻繁,他們有些在一起工作的時間較短,但這份友情卻是深刻的。
楊勇和許世友都是我國開國上將,他們是老戰友,也能說是好兄弟。
許世友要比楊勇大上八歲,但1976年楊勇因為身體原因已經拄上了拐。他曾擔任新疆軍區司令員,這一年,許世友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楊勇想要到南方走一走,也是為了看一看曾經的老戰友。
見到楊勇后,許世友則說:“別在我面前裝老了?”他們之間革命友情應該從何說起呢?
許世友將軍的革命事跡我們耳熟能詳,貧苦的家境,讓他在少林寺待了一段時間。
在這期間,他習得武術,當然也是他所感興趣的,有了武藝傍身,為其日后南征北戰奠定重要基礎。
經歷重重困難,許世友選擇當兵,由此與革命隊伍接觸,直到1927年做出正確選擇,轉入了我黨。
一經加入,許世友就趕上了黃麻起義,再加上他是驍勇善戰的一員,因此在我黨反“圍剿”斗爭中,他沖鋒在前線,甚至多次參加敢死隊,并擔任了隊長一職。
他屢立戰績,也在接連不斷的戰斗中負傷,勇猛果敢的許世友很快就在紅軍部隊小有名氣。參與多場大戰,在毛主席那里也是能被叫得上名字的。
而楊勇生于1913年,同樣他也是一戶貧苦農家出身,不同的是他在讀書期間,受到革命思想影響,而且從小就開始為革命行動。
他在十七歲的時候加入我黨,在隨營學校政治隊學習后,楊勇的能力提高,并正式進入紅軍,參與戰斗。
比起許世友將軍的名聲大振,楊勇就顯得較為平淡一些。不過這是一個成長階段,他在總結經驗、積累在戰場上學習到的東西,而后在越來越多的戰斗中做出貢獻。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楊勇擔任八路軍副團長、團長等職務,在我軍許多重要戰斗中,都有他的身影出現,而后迎來的是一個接一個的勝利。
1939年,楊勇接到組織命令,前往魯西開辟抗日根據地。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下,這一工作任務迅速展開,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941年,在潘溪渡戰斗中,楊勇與蘇振華配合作戰,靈活運用戰術,給予敵軍沉重打擊,隨之戰斗的勝利也便到手。
然而敵軍繼續進攻的腳步沒有停,依舊對魯西區的百姓生活產生很大威脅,楊勇看在眼里,在合適的時機,他只會率部將敵人一次次的挫敗。
從而楊勇在當地名聲大振,鞏固了魯西抗日根據地的同時,他也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隨著抗日戰爭發展,我軍涌現無數抗日名將,楊勇當然是其中一員,而我軍所需要的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只會更多,后來他到延安軍事學院學習,在軍事等方面的能力繼續提高。
學有所成后,他是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雖然是副職,但他在我軍隊伍的地位顯而易見。而后朝著敵人據點襲去,接連不斷的是累累戰果。
也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楊勇開始與許世友有交集。
最初許世友是386旅副旅長,1940年后,他被委派到山東展開抗日工作,擔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等要職。后來他在膠東展開抗日斗爭,多次與敵人交手,并將其挫敗。
在他們的努力下,膠東被動的抗日局面被扭轉,許世友將軍更在當地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但此時許世友和楊勇對彼此的認識沒有那么深,都是我軍猛將,他們的名頭雙方肯定都有所耳聞,但交情卻算不得深。
要說深厚友情真正建立起來,還得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了。
在我們的認識中,對于許世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可能沒有多大的概念,但事實上,許世友曾入朝作戰,只是已經是1953年了。
入朝后,他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員,而這時楊勇也已經是第二十兵團的司令員了。雖然在革命戰爭時期,他們的職位有所差距,但歷經革命戰斗,楊勇也已經戰功赫赫。
而且在朝鮮戰場上,他曾指揮金城戰役。這場戰斗中,許世友本沒有戰斗任務,但前線的情況,他還是十分關心的,如此他前來查看情況,并見識到了楊勇在指揮作戰上的能力。
可以說這邊楊勇提出建議,許世友便十分支持著,而且都作為一名猛將,這樣的楊勇,許世友當然更多的是欣賞。
當然在楊勇將軍這里,許世友也是他尊重的一位將領,他的突出戰績,楊勇有所耳聞,而在這場戰役中,楊勇也有嘗試詢問許世友的戰績。
總之金城一戰,我軍取得勝利,而停戰協議也終于達成。
楊勇和許世友之間的關系因此更近了一步,即使回國后,都在大軍區擔任要職,他們在戰場上建立的友情也是始終不會變的。
1976年,楊勇的年紀逐漸大了起來,經歷革命時期的戰火,他的身體情況一直不太好。
身上的小毛病不少,腿上曾還受過重傷。但在新疆工作期間,楊勇為我國建設工作貢獻重要力量,修了公路、鐵路,還穩定了當地的局面。
可是1976年,楊勇還是離開了新疆,因為身體問題,他決定休養一段時間,也想到南方走一走。
而這時楊勇想到的恐怕就是許世友,于是他與羅瑞卿一起,便前往了廣州。
楊勇滿懷激動,許世友同樣高興得不行。畢竟軍區工作繁重,他們又在不同地區,在聯系上難免要少上許多,如此這次見面,他們都十分重視。
許世友熱情地招待了他們,看到楊勇拄著拐,他便說出開頭所言。
其他人聽了,恐怕得一驚,但楊勇是了解許世友的,對于老戰友的脾氣,他還是能拿得準的,隨后兩人都笑了起來。
畢竟算起來,許世友還要比他大上七八歲呢。
革命時期,我軍將領南征北戰,若不在一個隊伍,想要見一面肯定是很難的。即使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各方面依舊需要能夠被委以重任之人,展開重要的建設工作。
這時許世友和楊勇都作為我軍一員猛將,一個在北京擔任軍區司令員,一個則是在南京,這時他們在工作上的往來還是不少的,隨之這段友情也將逐漸厚重。
只是隨著國家發展建設,他們的職位也會有所變動。這不后來他們便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廣州,但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始終沒有變。
后來組織上曾讓楊勇到廣州發展建設,但他還是覺得,廣州有許世友將軍在足矣,而別人在的地方,他并不想去橫插一腳。
而楊勇真正想要的恐怕是哪里需要他,他便欣然赴任。
楊勇和許世友都是革命的一生,他們前半生流血流汗,在艱苦的環境中,為革命付出。
而他們的后半生,應該是在國家的建設工作中,只要哪里需要,他們便繼續貢獻。在革命的歲月里,這兩位上將也建立深厚的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