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即可參與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柯中
來源:雪球
本文不吹不黑 , 單純的記錄和分析公開信息 , 并做簡單的假設 。
一2017 年阿爾巴尼亞普拉提銅礦
收購標的: BALKAN RESOURCES 公司持有的普拉提銅礦 100% 采礦權
交易金額: 首期支付 330.72 萬加元 ( 約合人民幣 1650 萬元 ) , 后期根據開發進度分期支付最高 500 萬加元 ( 約合人民幣 2500 萬元 )
資產與儲量: 礦權面積 290 公頃 , 屬鐵氧化物銅金 ( IOCG ) 型礦床
目前這個礦暫時處于未開發階段 。
二2018 年江西東鵬新材料
收購標的: 江西東鵬新材料 100% 股權
交易金額: 18 億元人民幣 ( 其中現金支付 3.99 億元 , 其余通過發行股份支付 )
資產與儲量:
鋰鹽產能: 電池級氟化鋰 6000 噸 / 年 、 氫氧化鋰 + 碳酸鋰 2.5 萬噸 / 年 。
銫資源: 通過包銷協議鎖定津巴布韋 Bikita 礦山銫榴石原料 。
戰略意義: 整合 “ 礦產 - 加工 - 銷售 ” 產業鏈 , 為后續收購 Bikita 礦山奠定基礎 。
東鵬當時是以銫銣加工為核心的 , 鋰鹽加工都是后續增加的產能 , 不過這個是積累了鋰鹽加工的核心基礎 , 當年21年也是國內前3加工能力的 , 也是最先一批實現鋰鹽柔性化生產的公司 。 不過現在這一項技術沒有那么大優勢了 。
三2019 年加拿大 Tanco 礦山及英國工廠
收購標的: 美國 Cabot 特殊流體事業部 ( CSF ) 旗下 Tanco 礦山 100% 股權及英國銫回收加工廠
交易金額: 1.35 億美元
資產與儲量:
Tanco 礦山: 全球最大銫榴石礦山 , 保有氧化銫 ( Cs?O ) 儲量 2.9 萬噸 ( 占全球已探明資源 75% ) , 伴生鋰云母 ( Li?O 平均品位 1.18% ) 。
英國工廠: 有甲酸銫生產能力 , 且還有30000多BBL的甲酸銫庫存 。 這個也是這么多年以來 , 中礦能繼續用甲酸銫來持續租賃并獲得高額利潤的關鍵業務之一 。
戰略意義: 成為全球銫銣鹽龍頭 , 控制稀缺資源并獲得 126 項國際專利 。
從這個收購就能看出來中礦的撿漏能力有多強了 , 甲酸銫的租賃業務為最近幾年帶來了不少的業績基礎 。
一個優質的礦源 , 鋰礦的氧化鋰純度高達2.45%以上 ,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里鋰礦的開采成本折合高達800美金左右 , 可能還是開采方式不一樣 , 所以本來之前計劃2025年要建設的100w噸的新增產能 , 最近擱置了 。
這個交易金額接近10e , 但是給公司至少帶來了50e的市值增值 , 增值幅度5倍 。
四2022 年津巴布韋 Bikita 鋰礦
收購標的: Bikita Minerals 公司 99.05% 股權
交易金額: 1.8 億美元現金 ( 含 267.43 萬美元廢石剝離費用及 359.81 萬美元運營資本調整 )
資產與儲量:
鋰資源: 保有礦石量 2941.4 萬噸 , Li?O 平均品位 1.17% , 折合 84.96 萬噸碳酸鋰當量 ( LCE ) 。
銫資源: 銫榴石儲量折合 Cs?O 約 3.6 萬噸 ( 占全球已探明資源 90% ) 。
這個礦實際上當年就運作很久了 , 只是沒有股權 , 開始只是買礦石來加工 , 后面用10E收購完成 。 當年這個礦因為銫榴石資源枯竭于 2007 年關閉 , 但中礦資源通過地質建模發現 , 礦區仍存在未充分勘探的鋰礦化體 。
光后面連續多次增儲就高達288w噸 , 高達之前收購的85w噸的3.5倍左右 , 短期也沒有必要繼續勘探了 , 這個按照一年5w噸的開采速度 , 可以開采58年 。
另外2022年投資的200+200w噸的鋰輝石和透鋰長石項目 , 加上一些電站和修路的費用 , 基本投資金額是13e左右 。
這種級別的礦 , 礦權到建設只前后投入不到26e達到這種效果 , 可以說真的是做到了極致 。
五2024 年贊比亞 Kitumba 銅礦
收購標的: Junction Mining 公司 65% 股權 ( 核心資產為 Kitumba 銅礦 )
交易金額: 5850 萬美元現金
資產與儲量:
銅資源: 保有礦石量 2790 萬噸 , 銅金屬量 61.4 萬噸 , 平均品位 2.2% ( 高品位 IOCG 型銅礦 ) 。
找礦潛力: 礦區外圍存在重力和磁異常 , 預計可進一步增儲 。
戰略意義: 切入銅資源領域 , 與納米比亞 Tsumeb 冶煉廠形成協同 。
這個礦只用了不到5e的資金就拿下了65%的股權 , 估計不是不想全部拿下來 , 而是那邊現在限制只能拿一部分股權 , 不然不讓挖 。
另外后期投資大概是41E對應的是6w噸的銅礦產能 , 從這個來看 , 中礦的B礦前后只投入了大概25e , 就能達到6w噸的自供產能 。 而這邊銅需要接近一倍的資金量才能達到6w噸的產能 。 當然估計后期第二期4w噸產能 , 投入應該就沒有那么大了 。 一共達到10w噸產能的級別 。
可以說這個項目是zk這么多年以來投入最大 , 從收購到第一期投入資金高達30e , 且第一個綠地項目 , 如果這個項目作為示范 , 最終效果非常好的話 , 可以預期的是 , 當地的其他礦產都會紛紛效仿 , 并被收購且逐級開發 。
這個礦的目前的銅金屬儲量是61.4w噸 , 按照中礦撿漏且不吃虧的行事作風來看 , 這個礦未來儲量最少是3倍起 , 也就是儲量最少就是200w噸 。 到時候拭目以待吧 , 前面中礦有繼續探勘的預算在這里面投入 , 估計今年1季度 , 最遲2季度應該就有增儲公告 。 估計第一期增儲不會特別夸張 。 因為那樣沒有多大意義 , 只用知道 , 礦權的范圍很大 , 增儲空間很大 。
六2024 年納米比亞 Tsumeb 冶煉廠
收購標的: Dundee Precious Metals 持有的 Tsumeb 冶煉廠 98% 股權
交易金額: 2000 萬美元現金
資產與儲量:
冶煉能力: 26 萬噸 / 年復雜精礦處理能力 ( 技改后提升至 37 萬噸 / 年 ) , 生產粗銅和硫酸 。
渣堆資源: 含鍺 746.21 噸 、 鎵 409.62 噸 ( 平均品位分別為 253.51 克 / 噸和 139.16 克 / 噸 ) 。
戰略意義: 獲取稀缺鍺鎵資源 ( 占全球鍺儲量 8.67% ) , 受益于小金屬出口管制政策 。
收購的冶煉廠 , 開始可能只是剛好想在非洲去開發銅礦 , 然后在那邊有個冶煉廠形成協同 , 這樣就不用吧銅精礦運回來加工 , 形成高價的運費 。 但是過去這個冶煉廠一看 , 發現撿了個大漏 。 本來這個冶煉廠之前談的是4900w美金的 , 最終值用了2000w美金成交 , 可見中礦的心是真的大 , 到口里的肉都不急著吃 。 在中礦前期去調研考察的時候 , 估計就知道撿到了寶 , 但是卻不表明 , 最終低價拿下 。
不過目前因為Kitumba的礦是一體化生產的 , 所以也不存在把這個銅精礦運過來加工的問題 。
這個冶煉廠 , 單純的尾礦鍺儲量 , 就高達價值100E , 堪稱這幾年最劃算的一筆并購 。 比當年拿下CSF里面庫存剩下的3w桶甲酸銫還要驚艷 。 這個說的是第一期大概10個月 , 今年底完成第一期 , 明年就能提供利潤 。
第一期火法工程投產 , 年處理鍺鋅渣 10 萬噸 , 產出鍺錠 16.5 噸 、 鋅錠 5450 噸 。
二期濕法工程投產 , 年處理鍺鋅渣 20 萬噸 , 實現滿產 ( 鍺 33 噸 / 年 、 鎵 11 噸 / 年 、 鋅 1.09 萬噸 / 年 ) 。
這個完全投產后 , 預期是一年賺3.9-4.5E的凈利潤 。
版圖完整后 , 也就意味著6w銅 ( 權益4w ) +硫酸能貢獻大概15E的凈利潤 ( 藏格今年巨龍大概5W的權益 , 分到了20E左右的凈利潤 ) , 小金屬銫銣 , 鍺鋅等可以貢獻一年10E的凈利潤 , 這2個加一起25E的凈利潤是不看周期的 , 也就是銅未來2-3年維持在8k-1w美金波動的利潤 。 而其他小金屬的價格只會更穩 , 特別是銫銣 。 所以可以確定就是27年開始 , 25E凈利潤保底 , 給15倍估值就能有25*15=375市值 , 至于鋰反不反轉已經無所謂了 , 白送也行 。
所以不要總把他歸因于鋰礦 , 至于和天齊 , 贛鋒去比較也已經沒意義了 , 因為中礦的戰略已經不在鋰礦上面了 。 中礦的目標很簡單 , 哪里有空子就往哪里發展 。 核心就是慢慢的全方位發展跨越周期 , 由小變大 , 先實現3個10的目標 。
至于未來那所謂的鈣鈦礦是否會類似固態電池一樣爆發后對銫需求大幅度增長 , 已經太遠看不到了 , 至少現在能看到的就是明年鍺等金屬落地 , 后年的銅落地 。
分析本文的核心 , 實際上是中礦優秀的并購和勘探能力 , 從最開始的CSF就一直在超預期 , 基本沒有吃虧過 , 成功的案例是可以復制的 , 所以目前Tsumeb已經在尾礦超預期的情況下 , 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Kitumba的儲量不會超預期呢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