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拒絕中國?泰國執意把800億高鐵訂單交給日本,10年后上門求合作
歷經 10 年的擱置,泰國終究難以再按捺得住。今年泰國總理佩通坦還正式訪問中國,并簽署了 14 項意義重大的合作協議,其中之一便是批準中泰高鐵二期工程的推進。
10 年前,泰國著眼于“想致富,先修路”這一促進經濟騰飛的路徑,以 4200 億泰銖(約合人民幣 825 億)的規模對曼谷 - 清邁高鐵項目展開競標。
憑借在基建領域的顯著優勢,原本中國已成功以 800 億獲得中泰高鐵訂單,然而未曾料到,日本中途介入,致使泰國當場改變主意,并提出要求:中國進行技術轉讓,鐵路采用日本標準。
此后,日本為了能夠中標,更是直接給出低于成本 30%的報價,還承諾后續維修費用也會相應降低。泰國終究沒能抵御住日本所提供的利益“誘惑”,毫不猶豫地,將項目轉交給了日本。未曾想,在建設進程中,泰國逐漸察覺,自身竟被日本所坑騙!
10 年都過去了,建得晚一些的中印高鐵都通車了,可泰國和日本合作的清邁—曼谷高鐵,才建成了 40%。
另外,有消息說,日本為了少花錢,不光施工特別快,還用了質量不好的材料,在測試的時候,車廂就出現裂縫這種嚴重的問題了,還對當地的環境和文化遺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而且因為資金不夠,原本日本向泰國保證高鐵能達到每小時 300 公里,現在卻說建成后只能達到每小時 180 公里,速度直接少了一半。
外媒不無嘲諷地說道:“泰國精心謀劃,卻未曾想最終自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項目爛尾的消息在社交平臺迅速傳播開來,泰國民眾對此深感憤懣,紛紛表示:當初理應選擇中國。
高鐵項目的失誤,致使日本聲譽受損,也使得泰國民眾進一步呼吁采用中國制造。以西方一直引以為傲的生物科技產業為例,曾經單克以數千的價格出售給亞洲國家,如今因我國在科技方面實現了突破,歐美市場空間變得岌岌可危。
與此同時,由我國承建的高鐵不斷傳來佳音。據統計,中印雅萬高鐵通車后,單日上座率高達 97.7%,有力帶動了周邊經濟的蓬勃發展。
而由日本承建的曼谷 - 清邁高鐵項目,由于擔心收益無法彌補高昂的造價,屢次被擱置。如今,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高鐵項目再度被提及,日本只得承諾調整資金,重新規劃并建設整條鐵路線,然而,若要建成通車,恐怕要等到 2037 年!其背后所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眼看著與日本合作的高鐵項目遙遙無期,泰國開始羨慕中國和老撾鐵路所帶來的便利,期望能夠加入我國的高鐵東南亞計劃當中。
今年 2 月,我國已與泰國成功達成昆明 - 曼谷中泰鐵路二期項目的合作。倘若建成,兩地間的車程將從 11 個小時大幅縮短至 3 小時,也會像中老鐵路一樣,乘坐火車就能出國。泰國在利益面前反復改變立場,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從中獲取好處,最終卻發現,沒有核心技術就只能受人牽制!
他的經歷也是在告訴咱們,“誰掌握了技術,誰說話就好使”!就是因為咱們國家在交通建設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所以這次跟泰方談判的時候才能占上風,能進一步往中南亞的深處走,推動泛亞鐵路網的建設。
現在,泰國曼谷 - 清邁的高鐵項目還在日本人手里頭,按照日本以前那種“干到一半就不干了、臨時要加錢、工程沒完沒了地推遲”的做法,還有“先用低價吸引人,然后半道又反悔”的老套路,泰國的高鐵能按時通車嗎?最終也只能上門求我們進行合作,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