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一行離開邊壩縣烈士陵園時,3個當?shù)睾⒆映麄兙戳艘粋€軍禮。
出發(fā)西藏前,98歲的曹華亭緊緊握住我的手,渾濁的眼睛里滿是懇切:“小妮恁記住,俺叫曹華亭!曹華亭!曹華亭!俺弟叫曹炳忠!曹炳忠!曹炳忠!”她反復念叨著,生怕我會忘記。曹炳忠,一位25歲就犧牲在雪域高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他從朝鮮回來后,義無反顧地奔赴西藏,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高原。
帶著曹奶奶的囑托,我踏上了這趟跨越千里的旅程。從河南泌陽出發(fā),輾轉搭乘火車、飛機抵達西藏拉薩,再沿著國道G349前往邊壩縣,這是一段漫長而艱險的旅程。邊壩,地處西藏東部、昌都市西部,藏語意為“吉祥光輝”“火炬祥焰”,境內(nèi)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0座,舊時是川、青、滇入藏的必經(jīng)之路,素有“進藏第一險”之稱。
地圖上顯示,從拉薩到邊壩的距離是562公里,但這條路至今沒有火車、大巴等公共交通,在國道開通之前,兩地之間的交通只能依靠騎馬,需要10多天才能到達。
在10余個小時車程中,我和檢察官們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夏貢拉山埡口,穿過藏東高原的高山深壑。風雪呼嘯、沙土飛揚,連經(jīng)驗豐富的駕駛員也會因鋪滿積雪的路面突然打滑而手心冒汗。然而,正是在這條“進藏第一險”的道路上,無數(shù)的英烈曾為了和平與解放,義無反顧地踏上征程,甚至獻出了生命。
這不僅是一次采訪,更是一次對英烈的追尋和致敬。一路上,我緊緊抱著一個包裹,里面裝著3位烈士家屬準備的家鄉(xiāng)五谷雜糧——那是烈士們魂牽夢縈的味道。當我站在念青唐古拉山麓下的烈士陵園,將五谷雜糧輕輕撒在烈士墓前時,狂風也變得溫柔,仿佛在誦讀著烈士的名字,將烈士的故事傳向遠方。
采訪結束那天,我們的車緩緩駛離邊壩縣烈士陵園。就在這時,兩個本在大樹底下玩耍的六七歲的藏族孩子突然沖出來朝著我們立正敬禮。我有些驚訝,迅速拿出手機拍下了這個畫面。檢察官告訴我,這是孩子們從小的習慣——見到軍車、警車,他們都會這樣敬個軍禮。后來回放視頻時,我才看清:樹杈上還有一個孩子,他來不及跳下,就這么坐在樹上,右手卻繃得筆直,朝著我們的方向敬禮。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死亡從來不是終點,遺忘才是。這些孩子,還有這片土地上無數(shù)的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銘記歷史、守護英魂。一路上,我見證了檢察官和無數(shù)人的努力,他們用行動證明:無論歲月如何變遷,英烈的尊嚴將永遠被守護,民族團結之花也將永遠綻放在雪域高原!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