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第八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暨學術論壇在北京首鋼園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科幻基地”)、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承辦,全國少兒科幻聯盟、北京書香文雅圖書文化有限公司、《天天愛科學》雜志、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科幻基地主任、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晉康,科幻基地榮譽主任、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慈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普時報社社長尹傳紅,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徐世新,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以及來自科普科幻界、文學界、教育界、產業界等領域的70余位嘉賓出席會議。會議由王晉康和科幻基地常務副秘書長、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姚利芬主持。
在圓桌論壇中,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劉玉杰與著名科幻作家江波,兒童文學作家、探險家彭緒洛,少兒科幻作家劉芳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楊辰宇,圍繞“科幻教育與培養未來科學素養的融合路徑”這一主題展開對談,探討了前沿科技給科幻創作和研究帶來的變化以及科幻教育的現狀。
論壇1:科幻教育與培養未來科學素養的融合路徑
科幻作家凌晨與青年科幻作家彭柳蓉、阿缺、索何夫、楊楓、張海龍圍繞“科幻文學創作的‘科幻+’趨勢:古典與未來的對話”這一主題展開對談,探討了科幻創作中的傳統與創新的關系以及如何面對人工智能對科幻創作的影響。
論壇2:科幻文學創作的“科幻+”趨勢:古典與未來的對話
在學術交流部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泉根提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深刻重塑了科幻文學的創作工具、題材內容、傳播方式、版權倫理、作者角色轉變和讀者接受方式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嚴峻挑戰。若要破局,需要重構創作倫理,建立人工智能輔助創作的“三定律”,發展“算法審機”機制,對訓練數據集合進行意識形態篩查,防止隱性偏見滲透。
王泉根發言
弗朗西斯科·沃爾索提到時隔兩年再次參加盛會,他看到中國科幻已經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在其過去參加的意大利及多個歐洲科幻類大會上,中國科幻圖書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未來,他將繼續在世界的各類圖書博覽會、科幻大會上,推廣中國科幻的優秀作品。
弗朗西斯科·沃爾索發言
著名科幻作家何夕認為,科幻小說在今天的中國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還有著其特殊的歷史使命。科技不是天然的產物,而是由人們自由的思想造就,科幻將人們的目光從眼前的功利引向物質深處、微觀盡頭、星辰大海。他欣喜地看到近些年優秀的青年科幻作家不斷涌現,他們為中國科幻的發展帶來新鮮力量,會帶領中國科幻走向更遠的征程。
何夕發言
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理事長田松松提到,目前中國在算力、芯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人等前沿科技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突飛猛進的發展,表示將盡可能推動科幻文學和科幻技術應用進行結合,通過科幻應用產業推動科幻文學創作的想象得以成為現實。
田松松發言
會上,科幻基地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王衛英匯報了基地2024年度工作總結及來年工作部署。她從科幻圖書出版、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交流、宣傳推廣等方面對科幻基地2024年取得的豐碩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并制訂下一步計劃,表示2025年科幻基地將從多個角度為科幻事業的發展持續發力。
王衛英匯報基地工作
徐世新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科幻出版矩陣,該矩陣圖書突出了傳統與創新交織,形成貫通兩個世紀的科幻文明對話場。并表示,科幻創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對出版社的文化判斷力與創新力提出更高要求,出版人將始終堅守文化使命,服務好作者和讀者,讓科幻創作主動介入時代命題,用想象力預演未來可能。
徐世新致辭
劉慈欣表示,科幻基地自成立以來就致力于整合科幻力量,扶持青年作家,為中國科幻事業打下堅實基礎。他指出,中國科幻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于中國自身的發展,國家的科技突破將為科幻創作提供最肥沃的土壤。他強調科幻作為跨文明橋梁正迎來變革期,應通過國際交流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同時提醒科幻不是預測未來的水晶球,而是警醒人類在技術狂飆中保持敬畏、守護人性的思想火把,為文明征途點亮明燈。
劉慈欣致辭
尹傳紅表示中國科協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重視中國科幻的發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感謝各位新老科幻人做出的努力。中國科幻發展之路充滿艱辛,他希望科幻人銘記過往歷程,不忘“來時路”,也希望未來科幻基地能更好地發揮“科幻人之家”的作用,為科幻人開展創作交流搭建平臺。
尹傳紅致辭
隨后,科幻基地發布了百年科幻系列、科幻中國系列、科幻星系叢書、科幻注音版系列、科幻名家經典書系、獲獎作品系列、新星作家系列、科幻研究系列等2024年度出版新書。少兒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基地委員超俠發布了2024年度基地科幻榜單,其中曹三、放羊的修格斯、金文宇、李唐、李星穎、李易謙、碳閃、王子依、周瑩蕾、子瀛獲得年度最佳科幻新人;《巴鱗》《孩子、豬、機器與死神》《絕弈》《漣漪》《且放白鹿》《沙與星》《維度》《血肉之錘》《郁林星紀事》《贊神的宮殿》獲得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阿缺、寶樹、陳楸帆、程婧波、分形橙子、江波、菊儲、李易謙、凌晨、慕明、彭柳蓉、索何夫、碳閃、吳清緣、辛維木獲得年度最受歡迎科幻作家;寶樹《我們的火星人》、陳楸帆《巴鱗》、段子期《重慶提喻法》、分形橙子《贊神的宮殿》、李易謙《維度》、凌晨《404之見龍在天》、慕明《導讀:雕龍之道》、彭柳蓉《火星女孩》、索何夫《郁林星紀事》、辛維木《血肉之錘》則入選年度科幻影響力貢獻榜。(以上榜單排名不分先后,僅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2024年度新書和科幻榜單發布
王晉康和劉慈欣為彭柳蓉工作室和阿缺工作室揭牌,兩位作家表示未來將在科幻創作方面做更多努力。至此科幻基地已經為18位作家成立了工作室。
彭柳蓉工作室和阿缺工作室揭牌儀式
接下來舉行的“全民科幻閱讀推廣單位”授牌儀式上,邱華棟和劉慈欣為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揭牌。
授牌儀式
最后,邱華棟在總結發言中表示,科幻是基于現實又超越現實的想象,中國科幻正吸引著世界目光。他指出,科幻基地一直致力于推動科幻文學及產業發展,搭建交流平臺,助力人才培養。面對當前科技的迅猛發展,他強調中國科幻作家和研究者正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青年創作者應從科學前沿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作品。
邱華棟總結發言
年會合影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介紹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科幻基地”)成立于2016年12月,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二級機構。它的成立旨在凝聚中國科幻創作隊伍,培養科幻創作、研究、翻譯、傳播等人才,提升中國科幻研究創作實踐水平,連接國內外資源研究合作交流平臺,推動我國科普科幻繁榮發展。其主要研究涉及重要作家作品專題研究、少兒科幻創作研究、科幻獎項評價體系研究、科幻創作思潮研究、科幻發展動態研究、科幻史學研究、科幻影視動漫研究、科幻媒體傳播研究等,通過多向度研究,使中國科幻理論逐步走向深入。科幻基地發展目標是,建設產、學、研為一體的、國家級的科幻創作研究陣地,推動中國科幻創作理論研究盡早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