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5日
當紅旗渠總干渠的第一股清水
涌入河南林縣(今林州市)時
無數人熱淚盈眶
林縣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
“劈開太行山 引來漳河水”的夙愿
紅旗渠主干渠通水典禮在紅旗渠分水嶺舉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世紀60年代
為改變干旱缺水的困境
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
絕壁穿石、挖渠千里
將遠在山西境內的漳河水
引入了干涸的林縣
建成“人工天河”紅旗渠
人們舉行盛大集會,慶祝紅旗渠竣工通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紅旗渠的施工場面(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紅旗渠的施工場面(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十萬太行兒女
逢山鑿洞、遇溝架橋
削平1250個山頭
架設152座渡槽
鑿通211個隧洞
人們在紅旗渠施工現場凌空除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紅旗渠建設過程中,人們腰系繩索、凌空作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紅旗渠施工時,人們在渠上作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
三千里渠水逶迤綿延
滋潤著這片土地
浸潤著百姓心田
這是劈山鑿洞建成的紅旗渠(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從紅旗渠引來漳河水,使旱地變成水稻田(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紅旗渠水流過村莊,人們再也不用翻山越嶺,跑到幾里、甚至幾十里外去擔水了(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過去土薄石厚的山頭,由于有了紅旗渠水的澆灌,建起了一座座果園。這是人們在收摘蜜桃(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25年是紅旗渠總干渠通水60周年
鐵錘鋼釬的交響已然遠去
鑲嵌在山腰的紅旗渠
如同一條墨綠色的綢帶
一渠清水蜿蜒流淌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
紅旗渠總干渠從一座村莊旁繞過(2019年7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蜿蜒穿行于太行山的紅旗渠總干渠(2023年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2025年3月25日拍攝的紅旗渠總干渠。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2025年3月25日拍攝的紅旗渠分水閘。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此
尋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紅色記憶
薪火相傳
游客在紅旗渠畔參觀(2025年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2025年3月18日拍攝的紅旗渠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紅旗渠青年洞旁
鐫刻著“山碑”二字的石壁巍峨聳立
吸引著幾乎每一位游客駐足凝望
游客在紅旗渠畔參觀(2025年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紅旗渠紀念館內
一件件展品
一幅幅照片
生動復現著十萬太行人戰天斗地的歲月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2023年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2025年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今日的紅旗渠
已不單純是一條澆灌50多萬畝土地的水渠
更多的是精神的火種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
渠水奔流不息
精神永續傳承
制作:徐嘉懿 張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