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為緬懷遺體、器官和角膜捐獻者的無私奉獻,弘揚“生命永恒、大愛無疆”的社會新風尚,3月28日,由重慶市紅十字會等單位主辦的“生命·希望——2025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璧山福壽園舉行。活動通過莊嚴的儀式、感人的故事和科學的倡導,向捐獻者致敬,并呼吁公眾參與捐獻事業,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作為眼角膜接收站參加了此次紀念活動,向捐獻眼角膜遺體器官的逝者表達敬意與追思。
莊嚴儀式:以鮮花與淚水致敬生命
上午10時,福壽園紀念廣場肅穆寧靜。鐫刻著捐獻者姓名的紀念墻在晨光中熠熠生輝,墻下擺滿素菊與白百合。數百名捐獻者家屬、受捐者代表、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整齊列隊,在低回的音樂中默哀鞠躬。“您們的名字無人知曉,您們的善舉永世長存……”志愿者深情朗誦的祭文,道出對捐獻者的無限哀思,現場許多人潸然淚下,紛紛將鮮花敬獻于紀念墻前。一位白發阿姨輕撫2019年捐獻者紀念碑上的名字,哽咽道:“女兒走了,但想到她的眼睛、她的器官仍然鮮活的存在于世,也算是以另一種形式陪伴著我。”
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工作人員李微表示,角膜捐獻讓無數名患者重見光明,器官捐獻則拯救了數百名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每一個重見光明的故事背后,是無數家庭以痛苦孕育希望的壯舉。”
生命接力:受捐者的感恩與承諾
活動現場,一位中年男子緊握鮮花,向紀念碑深深鞠躬。他是角膜移植受捐者張先生,兩年前因雙眼角膜營養不良瀕臨失明,幸而通過重慶紅十字愛爾眼庫匹配到合適的角膜。“如果沒有捐獻者,我現在只能活在黑暗里。”他動情地說,“我會替他好好看這個世界,也會盡力幫助更多人。”
為緩解家屬思念,重慶紅十字愛爾眼庫工作人員李微將紀念墻照片發送給未能到場的家屬。李微表示,這種生命的延續,正是捐獻的意義。據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角膜眼表科主任任毅介紹,角膜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手術之一,術后排斥率不足10%,但我國每年僅1萬患者能接受手術,遠低于500萬角膜盲患者的需求。“許多人在等待中失去光明,甚至角膜穿孔。每一例捐獻都意味著至少兩人復明的希望。”
科學倡導:點亮光明希望
盡管捐獻事業逐步發展,公眾認知仍存誤區。活動中,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工作人員及角膜眼表科醫生周亞均到現場,針對常見疑問進行科普:
“捐獻影響遺容?”專業機構在獲取角膜或器官后,會妥善修復遺體,不影響告別儀式。
“捐獻需付費?”我國嚴格禁止器官買賣,捐獻與移植全程無償。
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為志愿者打通了捐獻眼角膜的愛心渠道,希望能通過緬懷活動,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捐獻,參與到這份奉獻愛心、延續生命的崇高事業當中,讓更多在黑暗和絕望中的患者重獲新生、重見光明。有眼角膜捐獻意向或需要移植的人,均可通過向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提出申請,以簽署捐獻志愿書的形式,來實現捐獻的意愿。角膜捐獻(移植)電話:13629700415(24小時)/023-67854663。
“清明是慎終追遠的時節,更是感悟生命的時刻。”李微表示,每一位捐獻者都是“無名英雄”,他們的選擇詮釋了“死亡并非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每年的紀念活動,既是對逝者的告慰,亦是對生者的啟迪——唯有將小愛化為大愛,方能讓人間少一份遺憾,多一束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