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是白鱘吧?”看著湖南岳陽一位男子手中拿著的一條長嘴怪魚,有網友發出疑問。
白鱘已經被宣布“滅絕”好幾年了,它們還能出現?如果是真的,這簡直是個奇跡。
但奇跡哪有那么容易發生,這條怪魚只是個"山寨版"的白鱘!
2025年4月1日,湖南一位男子曬出自己抓獲的一條長嘴“怪魚”,這家伙扁平的鴨嘴占了身體三分之一,張開大口樣子看著挺嚇人。
看到這條怪魚,一位網友發出驚嘆:“我勒個乖乖,這不是長江白鱘嗎?趕快放生了。”
還別說,這條魚長長的嘴巴,和長江白鱘真有幾分相似,但仔細一看又不是那么回事。
白鱘的長吻是圓形的,就像一根木棍,但這條魚的吻部則像一把長鏟子,是扁平狀的結構。
正當網友們議論的時候,當地漁民表示,這是漁民養殖的匙吻鱘,并不是白鱘。這條大魚有20-30斤重,并不算是最大的。
說起匙吻鱘,不少網友可能會問,這倆魚長得這么像,到底咋區分啊?簡單來說,白鱘是長江特有的“水中大熊貓”,已經宣布滅絕;匙吻鱘是從國外引進的 “外來戶”,雖然也是瀕危物種,但人工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進行大規模養殖。
關于二者的區別,教你三招快速辨別:
吻部形狀:白鱘的吻像長劍,末端尖細;匙吻鱘的吻更像湯勺,前端圓潤。
體表顏色:白鱘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匙吻鱘全身銀灰色,陽光下泛金屬光澤。
鰓耙結構:白鱘的鰓耙細密如梳子,匙吻鱘的鰓耙粗大如手指。同時白鱘魚嘴帶鋸齒能撕肉,匙吻鱘的鴨嘴就是個浮游生物過濾網。
在體型上,白鱘要遠大于匙吻鱘,白鱘隨便長長就3米起步,堪稱"淡水巨無霸",最大可以長到1000多斤。匙吻鱘最大個體可達60千克以上,平均體重約在20-30千克左右。
看到這里,可能有網友有疑問,為啥匙吻鱘可以人工大量養殖,而白鱘卻早早被宣布滅絕?
這和二者的生活習性、脾氣可能有一定關系。
白鱘屬于"暴脾氣",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寧死不肯被圈養。再加上它們體型巨大,養殖條件苛刻,以至于人們想通過養殖來挽救它們的時候,壓根就找不到足夠數量的親魚,將其圈養一陣后,這些魚就很容易受傷甚至死掉。
匙吻鱘則不同,它們個體偏小,性格相對溫和,養殖技術早就有了突破。雖然野生的匙吻鱘仍舊是瀕危魚類,但養殖個體早已經爛大街了。
在國內,漁民們養它主要用來吃,一斤大概20-30元,在不少地方的菜市場就能看到這種長嘴怪魚。
匙吻鱘被大量養殖,它們會不會入侵到我國自然水域呢?這個問題,不少網友也很關心。
在小編看來,大型鱘魚在各個地方基本上都不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是洄游性魚類,這種魚類的生存危機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一個問題。
再加上匙吻鱘主要吃浮游生物,甚至可以和四大家魚一起混養,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它們會入侵我國自然水域。
就拿匙吻鱘來說,這魚在老家密西西比河都快混不下去了,魚子醬產業把它們逼成瀕危物種,只不過它們較早地突破了養殖技術,否則命運可能和白鱘一個樣。
如果你在野外釣到這種長嘴怪魚,別感到意外,這種魚早已經在我國自然水域出現過,原因是一些養殖場經常在夏季洪水季節被水沖垮,匙吻鱘趁機逃逸出去,不少釣友都曾經釣獲過這種怪魚。
比如,四川有不少釣友在2024年夏季的時候,曾釣到過這種魚。湖北武漢,也有釣友在長江釣到過匙吻鱘。
一旦釣到這種長相奇特的魚,正確做法是:起鍋燒油,給自己加個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