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2025年4月3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云南海埂會堂舉行云南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邀請多部門向社會公開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我省112個縣(市)分為4個類別
縣域經濟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發展“三大經濟”的重要載體、是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保障。加快實現省強民富業興,關鍵在縣域、潛力在縣域。
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梁旭東提到,近年來我省各縣(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24年,我省112個縣(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3%;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的縣(市)有4個,比“十三五”末增加3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市)有31個,比“十三五”末增加11個。
2025年3月24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省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配套印發了《云南省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就業分類分級指導和賦能實施方案》。《方案》結合縣(市)主體功能區定位、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環境容量、比較優勢等,將112個縣(市)分為了農業縣、工業縣、文旅縣和口岸縣4個類別。
其中,賓川、勐海、瀾滄等34個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氣候適宜、特色農業優勢突出的縣,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安寧、楚雄、硯山等38個有資源支撐、工業基礎較好、環境承載力強的縣(市),以工業為主攻方向;大理、景洪、騰沖等28個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特、文旅資源豐富的縣(市),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攻方向;瑞麗市、勐臘縣、河口縣等12個區位優勢明顯、布局有口岸或重點通道、具有較好的對外交往基礎,邊境貿易活躍的邊境縣(市),以口岸經濟為主攻方向。
云南省商務廳:口岸經濟堅持“小切口”謀突破
培育口岸強縣是云南省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口岸強縣的重點任務是發展落地加工、提升通關效能、增強市場活力。
云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俊介紹,省商務廳堅持“小切口”謀突破,把優化口岸貿易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與企業需求、行業特點、地方稟賦有效銜接起來,創新推出強口岸貿易的政策舉措。
例如,實施對落地加工企業廠房建設、改造、租用、設備購置、國內段物流費用和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培育本地企業開展落地加工,吸引外地企業到邊境地區投資興業。在云南“單一窗口”上線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企業管理等特色應用。
堅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智慧化改造同步推進,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擴大“運抵直通”“場場聯動”通關模式應用至河口公路、鐵路口岸,將鮮活產品“附條件提離”拓展至全省陸路邊境口岸。
加強對邊民的政策宣傳和解讀,引導規范發展邊民互市貿易,推動邊民參與進口、運輸、裝卸、經營、加工各環節,推動邊民合作社與落地加工企業構建穩定的供貨關系,培育邊民職業經理人,推動“邊民變電商”“邊民變達人”。并在金融、發展模式、推廣“多地備案、多區交易”的改革試點等方面給與支持,引導邊民積極參與邊民互市。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靶向施策激活動能
科學分級、精準定位發展目標來確保靶向施策,全面激活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動能。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侯斌介紹,云南省這次出臺的政策采取了分類分級指導,賦能創新舉措。我們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核心指標,將全省34個以農業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劃分為兩類:農業優勢縣(20個)和農業強基縣(14個)。針對兩類縣域的獨特性,通過分類施策、精準發力,農業優勢縣主要聚焦“強鏈提質”,農業強基縣突出“筑基培育”,形成優勢縣引領突破、強基縣蓄能趕超的發展格局,全面激活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動能。
為確保政策見效,需要機制強化保障。例如,每年根據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指標,對首次突破50億元的強基縣在各項政策中給予更大傾斜支持。每年將從農業優勢縣中篩選2個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縣,指導制定“一縣一行動計劃”,打造行業標桿;對發展成效不明確的農業強基縣,幫助分析存在問題、理清發展思路,協調解決難點堵點。
通過生態化轉型、設施化升級、高效化驅動、共享化融合“四輪聯動”,全力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重點建設28個文旅產業縣(市)
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惠民大產業。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麗娜提到,對于培育文旅名縣,全省將重點建設大理、景洪、騰沖等28個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特、文旅資源豐富的文旅產業縣(市),把文旅名縣培育成為“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動體驗場景。
對此,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把準持續健康發展方向,聚焦守紅線促開發、補短板強基礎、抓融合強創新、精管理提品質、樹品牌強宣推五個重點,提升改造一批A級旅游景區,推出一批寶藏小城和煙火鄉村,進一步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設施。持續做強旅居云南、生態旅游、戶外運動、研學旅游等業態,推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構建多元共生的文旅產業生態。圍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精心打造“一縣一IP”,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的文旅宣傳推廣,不斷提升縣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外,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 打造旅游消費升級版的若干措施》將于近期發布,將通過打造旅居示范項目、舉辦文旅促消費活動、實施景區門票優惠、開行旅游列車和主題航班、推出信貸優惠產品等措施,加大對文化旅游消費的支持力度,并優先向文旅名縣傾斜。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推動培育一大批工業大縣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興則縣域興,工業強則縣域強。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薛貴輝介紹,最新出臺的意見對培育工業大縣措施作了安排。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實實在在地抓項目、幫企業、育產業,推動培育一大批工業大縣;與州(市)縣深度捆綁,當好智囊、參謀、推手和幫手;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謀劃產業布局,做到產業發展協同而不內卷。省級層面將重點推動以鋁銅為主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以銦鉑鍺為主的稀貴金屬新材料、以磷鋰資源優勢為主的新能源電池、以中藥材精深加工為主的生物醫藥、以智能裝備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5個具有云南標識度的特色優勢產業。
統籌工信安排資金,全力支持重點產業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對產業的撬動作用。
圍繞重點產業建立產業鏈圖譜、產業鏈布局圖,著力研究清楚縣區到底需要什么、優勢是什么、推動企業投資的商業邏輯是什么,然后上門招、精準招、有效招。
另外,還將圍繞重點產業發展,以“搭平臺、幫企業、促發展”為主題,為各地搭建好平臺,通過舉辦“政銀企融資服務對接活動”和“云南制造工業產品供需對接活動”等,實實在在幫企業解決一些問題,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的產業鏈生態,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讓更多的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
發展縣域經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去年以來,全省人社部門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積極做好以人引企、以人興業這篇文章,協同有關部門一體推進產業強省、企業興省、就業穩省,持續提升縣域就業承載能力,全省農村勞動力縣域內就業850.27萬人、同比增加1.41%,更多的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顧好家。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小兵介紹,著力發展縣域經濟促就業,著力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與高質量充分就業互促共進,主要是三個方面:聚焦就業優先導向健全政策機制;聚焦縣域經濟特點擴大就業容量;聚焦人力資源開發做強服務支撐。
聚焦縣域經濟特點擴大就業容量,就是要圍繞我省打造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文旅名縣和口岸強縣,結合各縣(市)資源稟賦優勢,聯動多部門研究制定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十個一批”行動計劃,結合實施“人社工作助力縣域經濟發展促就業”行動,“一縣一策”規劃發展目標、細化支持舉措,推動各縣(市)產業轉型升級、企業聚集發展、就業提質擴容。
同時,我省是勞動力資源大省,全省人社部門將圍繞做好人力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解決好“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問題。
開屏新聞記者 孫江葒 攝影報道
一審 顏媛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