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男籃在亞洲賽場逐漸失去統治力,球迷們對后場組合的期待愈發焦灼。本賽季CBA本土最佳一陣名單中,孫銘徽與徐杰兩位風格迥異的控衛同時入選,這一結果不僅是對他們聯賽表現的肯定,更讓外界開始思考:若以這對"冰火雙槍"為核心重建后場,中國男籃能否重拾亞洲王者鋒芒?
孫銘徽:被低估的聯賽王者,亟待正名的全能戰士27歲的孫銘徽正經歷職業生涯巔峰期,本賽季包攬最佳防守球員、搶斷王、助攻王三大榮譽,數據堪稱外援級別。他兼具美式后衛的強突能力與歐洲控衛的戰術素養,防守端從1號位防到3號位的全能屬性,恰恰是男籃對陣亞洲勁敵時最稀缺的特質。2022年世預賽,他用場均7.7分3.8助攻的表現證明國際賽場適應力,卻在近兩年被國家隊拒之門外。當郭士強堅持使用功能單一的高詩巖,放棄這個攻防一體的"戰術放大器",實屬令人費解。
徐杰:靈性大腦補足拼圖,三分利劍破局關鍵徐杰則代表著另一種可能性。身高178cm的"小鋼炮"本賽季三分命中率,其無球跑位、快速決策能力與孫銘徽的持球核心屬性完美互補。更重要的是,他在國際賽場展現過大心臟特質——2023年世界杯預選賽對陣巴林,單節4記三分獨砍16分的表現,證明小個子后衛同樣能在高強度對抗中創造奇跡。
雙槍合璧:破解男籃三大頑疾的鑰匙
- 進攻停滯:趙繼偉+趙睿組合缺乏穩定的持球爆破點,而孫銘徽的擋拆突破分球與徐杰的空位三分,能構建立體進攻體系。
- 防守僵化:孫銘徽的搶斷嗅覺與徐杰的撕咬式防守,可形成全場壓迫,針對亞洲對手普遍偏矮的后場優勢明顯。
- 陣容老化:孫徐組合既保留即戰力又著眼未來,相較于30歲以上的老將更具成長空間。
現實挑戰:偏見與戰術適配的博弈郭士強偏愛舊部高詩巖的防守韌性可以理解,但現代籃球更需要多維度的戰術價值。孫銘徽被詬病的投籃穩定性確實存在短板,但這恰能與徐杰的無球投射形成互補。男籃若堅持"以高制快"的傳統思維,恐將在日本、菲律賓等對手的快速攻防中再度陷入被動。
孫銘徽與徐杰的組合或許不是完美答案,但一定是值得嘗試的最優解。與其在爭議選人中消耗球迷期待,不如給這對"一陣后衛"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畢竟,在亞洲賽場的烽煙中,實力與化學反應才是永恒的通行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