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昨天呢,胖胖寫了一篇文章,說新能源車行業發展過快而不求穩,事故頻發,營銷過度,智駕系統被吹上天,導致有些消費者誤判安全性,最后釀成悲劇。
文章里,胖胖可沒說這次事故完全是車企的責任。
但車企在宣傳上有沒有存在一絲誤導、整個新能源行業有沒有發展太快、品牌有沒有飯圈化,這些都是問題。
結果呢?評論區炸了。
某些品牌粉絲一擁而上,甚至私信謾罵,甚至有人在評論區惡毒詛咒受害者家屬,毫無人性。
三個年輕女孩,在車內活活被燒死。
就算是普通人,聽到這種事,最基本的反應應該是痛心、惋惜。
人命關天,這是基于人道主義的同理心,對吧?
可現在網上有一批人,根本不關心事故本身,也不討論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而是直接啟動“維護品牌”模式,甚至對死者和家屬冷嘲熱諷。
這到底是怎么一種心態?
胖胖捋了一下,無非還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品牌宗教信仰化,粉絲飯圈化。
有些人被營銷洗腦太深了,把品牌當成信仰。
某些新能源車的粉絲,跟飯圈沒兩樣。
只要有人質疑,就當成“黑品牌”“收了競品的錢”,然后一群人沖上來圍攻。
最可怕的是,有些極端粉絲已經毫無人性,居然攻擊受害者家屬,說什么“不會開車怪誰?”“買新能源車就要承擔風險”,甚至“車企也是受害者”。
人命關天的事情,難道不該反思?
胖胖不針對新能源車,我針對的是,整個行業的安全隱患被美化、被掩蓋,消費者被當成實驗的“小白鼠”,而他們自己卻不自知!
而這么多次的事故頻發,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過去兩年,新能源車事故一搜一大堆,起火、剎車失靈、輔助駕駛失控。
這次事故:
車輛高速行駛,輔助駕駛檢測到障礙物后突然退出,讓駕駛員接管。可人在高速上,反應時間有多少?電動車的制動系統不能更智能點嗎?
車輛起火后,車門打不開,三名女孩被困其中,無法逃生。車企有沒有考慮過碰撞后的應急設計?
如果不回答這些問題,那這次事故就沒有帶來任何的反思!
那很多網友扒出來這企業家不該把輔助駕駛當成智能駕駛,但在汽車發布會有沒有著重提到端到端的智能駕駛?這里一些混淆的詞語會不會存在誤解?
我們都知道,像其他一些無良新能源車企宣傳時,就喜歡狂吹“自動駕駛”,可消費者真的清楚“輔助駕駛”和“全自動駕駛”的區別嗎?是不是被誤導了?
這些問題,不該討論?難道沒有討論的余地和空間?
車企到底有沒有責任?
很多粉絲說:車企沒責任,駕駛員自己沒反應過來,活該。
這話聽著就讓人后背發涼。
首先,胖胖從沒說車企要負全部責任。
但至少,它在宣傳上有沒有誤導?
有些車企,嘴上說“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可營銷時又極力用個各種術語暗示它多么“智能”,有沒有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是全自動駕駛?
等真出了事,才發現它根本不可靠。
這里面難道沒有存在一丁點的營銷誤導?
咱們再扯扯,車圈飯圈化,到底害了誰?
不得不說,這幾年新能源車企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像娛樂圈。
車企高管變“網紅CEO”,直播短視頻、發微博、講情懷,坐擁數千萬粉絲,讓用戶對品牌產生“信仰”。
而粉絲把品牌,把老總當成偶像,容不得批評,會出現一種什么情況?
你批評車企,粉絲沖你;
你質疑技術,粉絲罵你;
就算車出事故了,粉絲還能罵受害者。
包括像其他一些更為無恥的車企,一出事故,不是第一時間反思,而是第一時間刪帖、控評、起訴質疑者。
問題是,你能控評、刪帖、起訴,你能讓車禍不發生嗎?
胖胖不是針對新能源車,更不是反對新能源發展。恰恰相反,我支持新能源,但前提是你得把技術做好,把安全性放第一,而不是只顧著營銷、割韭菜。
如果因為一篇文章,覺得我在“黑”你喜歡的品牌,張口閉口取關,謾罵,胖胖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但胖胖要說一點是,如果一個品牌,連討論空間都不允許,連批評都接受不了,只能聽粉絲的彩虹屁,那完全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想想還是挺可怕的。
車企不是偶像,消費者買的是產品,不是信仰。
車企的責任,是保證用戶安全,而不是培養一批極端粉絲幫它洗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