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陶金 通訊員 竇宏瑞
30年前,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興福鎮的廚具,伴隨著作坊里傳出的敲擊聲,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
靠著“零敲碎打”的家庭小作坊,僅有3.3萬人口的興福鎮一時間涌現出100多個百萬元戶。“興福現象”這一經濟現象,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民營經濟改革發展的鮮活案例,成為博興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打開共同富裕大門的“金鑰匙”。
從“白鐵作坊”到“世界廚房”。位于三市交界,交通不便,資源匱乏,基礎薄弱曾是興福鎮的區域標簽。“改革開放前,我們人均收入只有幾十元,很多村不能達到溫飽,是出了名的‘窮地方’”老黨員王樹銀說。
興福鎮農民王志華挑著擔子在青島挨家挨戶修蒸籠討生活,利用掌握的鋁制蒸籠的技術,回到興福鎮創辦了第一家蒸箱廠,繼而“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帶動全鎮農民走上致富路。
從“鋪天蓋地”到“頂天立地”。巧借改革的春風,“興福現象”點燃了博興民營經濟發展的“星星之火”,而今博興也如“興福”的諧音,成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幸福家園”。
商用廚具產業獲評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市場份額占到全國40%、全省90%以上,出口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興福鎮被命名為“中國智慧廚都”。
金屬板材產業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從“一卷鋼材向裝配建筑”創新性重構,鍍鋅板、彩涂板產能分別占到全國的 1/3、2/3,博興縣被命名為“中國金屬板材之鄉”。
“一油獨大”向“油化并舉、高特新材”戰略性轉型。從“老地煉”到“高特新”,京博集團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產業向上向新,業務遍及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博興縣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落地生花”,不斷描繪“工業強縣、實業興縣”的發展畫卷。
從“鼓起口袋”到“幸福安居”。博興縣在2023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共同富裕先進示范縣,連續多年財政民生支出占比80%以上,將“民生為大”刻入發展基因。
建成“四好農村路”打通城鄉血脈、開通全域免費公交;投資1.8億元續建7所校園,讓7萬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探索國企主導的普惠養老,10379張養老床位、50處孝善食堂構建起便捷養老服務圈;依托商用智慧廚具等特色優勢產業,構建“家家開工坊、人人可務工”創業就業環境,讓更多農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
2024年,博興縣城鄉收入比縮小至1.8:1,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鼓起口袋”到“幸福安居”的民生躍遷。當發展的溫度直達民心,共同富裕的圖景自會清晰如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