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長江流域實施禁漁政策后,長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很多原本消失不見的野生魚又重新出現了。比如在2023年8月,有位安徽蕪湖的釣友王先生說,他在夜釣時頻繁釣獲一種魚嘴很厚的魚,有時一個晚上就能釣獲數十條。
據了解,這些魚都是在同一條河道里釣獲的,近期由于持續干旱少雨,河道水位明顯下降,水面變得特別狹窄。在這樣的環境下,河里的野生魚由于活動范圍受限,被迫集中在一起,因此更容易被釣獲。
這種魚在前些年幾乎從未在這條河里出現過,如今卻成了夜釣的主要魚種,有時一晚上能輕松釣上幾十條。對于這種魚的名字,當地人的說法不一,有人叫它厚嘴魚,有人叫它麻狗魚,還有人叫它花鯽子。他猜測,這種魚之所以數量激增,很可能與禁漁政策的實施有關。
王先生說以前這條河里電魚、毒魚的人很多,野生魚根本長不大,更別說形成魚群了?,F在禁漁后,非法捕撈少了,水質變好了,水草也茂盛了,各種以前罕見的魚都開始冒頭。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讓魚類資源恢復,也讓自己有了更好的釣魚體驗。如今,這條原本不起眼的小河成了附近釣友的寶地,而這些厚嘴魚的泛濫就是生態變好的最佳證明。
王先生能釣到這么多陌生魚種,內心充滿了驚喜與好奇,他立即拍照將這些魚發到了網上,想問問大家它究竟是什么魚。事實上,這些厚嘴魚原本是南方地區比較常見的淡水魚,在學術上叫做花骨魚,屬于鯉科鮈亞科的魚類。
這幾年來,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花骨魚數量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雖然還沒有因為瀕臨滅絕而被列為保護動物,但在自然水域中已經很難看到它們成群活動的身影了,大多只是零星出現而已,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依然是常見的濫捕、污染等人為因素。
正因如此,王先生能在一條小河里面發現那么多花骨魚是一種難得一見的景象。這一景象的出現并非偶然,也許正像王先生猜的那樣,是因為電魚行為變少了,生態系統逐漸恢復過來了。
很多釣友本身也是愛吃魚的人,當他們釣到罕見的奇特魚種時,總會按捺不住想要嘗鮮的沖動。這種對未知美味的期待,也是釣魚活動中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可王先生在品嘗了自己釣獲的花骨魚之后卻大感失望。
原來,他發現這些魚的肉質特別柴,完全不像網上說的那樣很鮮嫩,甚至還沒有鯽魚好吃。事實上,花骨魚是一種很美味的魚,估計是因為王先生第一次釣到它,不知道如何烹飪它才好吃,所以吃起來才會覺得肉質發柴,不如鯽魚鮮嫩。
魚類的烹飪方法需要根據它的肉質特點來選擇,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每種魚的獨特美味。肉質細嫩的魚類,比如鱸魚、鱖魚等,最適合清蒸,這樣能保持魚肉的鮮嫩口感和原汁原味,而腥味比較重的魚類,比如草魚、鯉魚等,則更適合紅燒、煎炸或燉煮等做法。至于那些肉質發柴的魚,比如鱤魚,往往需要先曬干再加工成臘魚會比較好吃。
總的來說,沒有不好吃的魚,只有不適合的做法。魚好不好吃并不是由魚本身決定的,當我們覺得某種魚不好吃時,或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的烹飪方式出了問題?只有了解每種魚的特性并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才能真正品嘗到這種魚的最佳美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