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章內容均有可靠的信息來源,相關信源加在文章結尾
進入到21世紀以后,中國就一直在以一種極為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著,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眾多西方國家的注意。
德國媒體就曾經發布過一系列的數據,表明西方國家猜測的中國崩潰不會出現,而且現在的中國已經強大到了超出他們想象的地步。
【純屬妄想】
白宮里的政治人物都很喜歡貶低中國,就比如說如美國前總統拜登,他曾經還將中國經濟描述為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
并試圖從中國經濟數據中尋找弱點以幸災樂禍,但事實卻與他們的愿望大相徑庭,德國經濟研究所區域市場部主任于爾根·馬特斯直言不諱:唱衰中國經濟絕對為時過早。
而面對美西方對我國的遏制打壓和技術封鎖,中國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面臨著多項卡脖子威脅。
通過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這種重壓下不退反進的韌勁和潛力,確實讓一些發達國家感受到了挑戰。
中國經濟增速的實際情況就是最好的證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在2023年將增長5.2%,這一增速是美國的兩倍有余。
即便是在較為保守的估計下,如果中國經濟在2023年僅增長3%,那么其增量也將超過5000億美元,這一數字足以彰顯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和強勁增長潛力。
然后再來看進口方面,2023年7月,中國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同比下降了12.4%,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疲軟,反而可能是經濟走強的一個標志。
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機械設備出口額達到1650億歐元,占比15.8%,首次超越德國位居全球第一,而德國則以1620億歐元的出口額位居第二。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最新研究預測,2021年中國在機械設備出口方面的領先優勢將擴大至470億美元,德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將長期讓位于中國。
于爾根·馬特斯解釋道:中國政府有意將重點放在提高自給自足上,以此來試圖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先以汽車業為例,中國政府啟動了電動汽車攻勢,比亞迪等本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遙遙領先西方汽車品牌。
而在創新力這方面,中國同樣表現出色,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數量顯示,2022年,有19041件中國專利在歐洲注冊,比2021年增長了15%。
這一數據不僅證明了中國人的創造力正在增強,也預示著中國在未來科技競爭中的強勁勢頭。
此外,中國在歐洲的足跡也在不斷的外擴,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商品對歐盟市場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2000年到2022年,歐盟從中國的進口額占歐盟進口總額的比例從2.6%增長到了8.8%。特別是計算機以及其他電器和光學設備這類商品,從中國進口的比例更是從4.5%增長到了27.4%。
再說在原材料方面,中國更是已經有了大量優勢,稀土元素在各類電子產品的制造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國控制稀土市場近70%的產量。
世界市場上的所有稀土元素有34%直接從中國進口,這一數據足以顯示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外匯儲備是實力的體現,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是明顯多于其他工業國。
北京為應對危機儲備了3.3萬億美元,這一數字遠超外匯儲備排名第二有著1.3萬億美元產值的日本和約3000億美元得德國,在肯定中國制造提升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德國制造的實力。
德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的委員人數仍然遠超中國,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擁有134名委員,而14億人口的中國只有64名,這說明,在制定國際工業標準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到底多強大】
2015年,中國用戰艦從戰亂紛飛的也門安全撤離了近600名公民,而中國軍艦的出現也讓同胞們激動落淚。
放眼整個國際,能夠像中國這樣快速果斷地選擇撤僑的,也找不到幾個。
在科技領域,中國的進步更是讓無數網友感慨萬千,有網友提到,中國現在最強大的地方在于人才梯隊的建設,長征六號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4.5歲。
而嫦娥一號研發團隊的平均年齡更是只有30歲,這樣的年輕化團隊,正是中國科技創新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另一位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得網友,則分享了自己在實驗室的親身經歷,當實驗室的博后提到要配備新的超算設備,目標是超過中國的天河2時,他悠悠地說出,中國的taihulight已經是全球第一。
當印度小哥不屑地問芯片哪里買的時,他自豪地回答“中國自己生產的”,那一刻,實驗室里響起了“holy shit”的驚嘆,隨后是迷之沉默,中國科技的實力,讓國際同行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學術領域,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在歐洲材料研究學會大會上的經歷。
2012年他第一次參加時,最后評獎公布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名字;而到了2014年,評獎時差不多1/4的名字一看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他自己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還有網友提到,中科院已經連續4年在nature index上占據頭把交椅,如今想看篇不包含中國人名字的文章,其實挺不容易的。
而中國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激增,是中國科研實力的顯著提升的重要表現。
無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軍事實力方面來看,中國都展現出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潛力,還具有超強的戰力。
即使全球經濟步入低迷階段,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火車頭,推動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你眼里的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強大
參考消息————中國擁有超級大國的實力嗎?美媒給出這樣的答案
中國青年報————德媒:中國“彎道超車”,自信面對西方
上觀新聞————白宮幸災樂禍,德媒:6大事實表明“中國崩盤”純屬妄想
上觀新聞————怕了嗎?德媒頻頻發文:中國制造太厲害,德國制造或將輸
環球時報————德媒:中國遠比想象中的更穩定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