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3年,正在內蒙古視察的118師副師長瞿文清,工作期間竟然在當地發現一個已經犧牲12年的戰友。
知道戰友的消息他十分興奮,這天一大早就起來,打理完內務就要離開自己的住所,出門時恰好碰到了來找他的40軍老領導鄧岳將軍。
“這一大早去著急忙慌的做什么去?”鄧岳一臉不解地看著面色焦急的瞿文清。
“我找到于水林了,他家就是這里的,聽說現在像個流浪漢一樣”,瞿文清說到這里也十分揪心,“就是那個立過一等功的二級戰斗英雄?”“就是他”。
讓兩位軍區領導如此惦念的于水林是誰?他做了什么榮立一等功,命名為二級戰斗英雄?
為什么瞿文清說他消失了12年,期間他去了哪里,又是怎么變成了大家眼中“流浪漢”的呢?
118師走出來的英雄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同年6月美軍參戰很快將戰火燒到了中朝邊境的鴨綠江一帶。同年10月在中央指示下彭老總帶領志愿軍戰士們正式進入朝鮮戰場,展開了一場被載入世界戰爭史的大型戰爭。
我們的敵人無疑是強大的,他們裝備精良武器先進,有著當時世界頂尖的各種設備,我們的戰士們只有小米加步槍的艱苦條件。
但即便如此,敵人依舊沒能從志愿軍手里討到一點便宜,就是因為有著無數像于水林這樣的戰士,他們心中有家有國,是可以為了戰斗拼盡全力的人。
1951年1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總司令李奇微的指揮下發動了第四次戰役,這是朝鮮戰爭以來規模最大,投入人數最多的一場戰斗。
敵人以南朝鮮首都首爾為中心,向周邊發動突擊戰斗,志愿軍戰士在鄧華將軍的指揮下迎戰反擊。
其中第40軍接到命令向橫城方向行進,對敵人進行反擊。
于水林所在的118師正是40軍麾下軍隊,他所在師團要在沒有任何依仗和憑仗的公路直面敵人最硬核的裝甲車炮火,一場硬仗即將開始。
2月11日前方戰斗正式打響,參戰前指導員瞿文清給戰士們做動員,他很清楚戰士們將要面臨什么,為此也十分擔心,但也只能打起精神故作輕松給大家加加油。
于水林作為118團“老人”更是帶頭給大家鼓勁并作出表率,“怕死不做共產黨”。
同時瞿文清還給團里下達了一個任務,就是在戰斗開始后,需要有個人拿著手榴彈去炸敵人的坦克和裝甲車,為大部隊贏取更多的戰斗時間,降低敵人的武力。
可這個任務十分危險,需要有著強大的內心和膽魄,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于水林知道后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不僅表現得特別輕松,還幫助指導員瞿文清給大家鼓勵。
看到于水林的信心十足,團里的戰士們也終于放下了緊張情緒,全身心進入備戰中。
11日凌晨,埋伏在公路兩邊的戰士們聽到了一陣熟悉的履帶車輪聲音正在一點點向他們靠近,不遠處炮火聲不斷傳來,是其他團的戰士們已經和敵人開戰了。
戰士們躲在路邊各個拉好了槍栓,手里拿著手榴彈,準備迎接戰斗的信號。
敵人很快就進入了預定包圍圈,大家得到信號立即和敵人展開戰斗,于水林作為團里的老戰士更是身先士卒,一把將手榴彈扔到了敵人的坦克下面,趁著敵人被手榴彈嚇到還沒反應過來直接沖上了公路。
與此同時美軍很快反應過來,集中將炮灰對準了于水林,為了躲避敵人的襲擊,于水林只得躲進坦克群,雖然敵人輕易打不到他,可這也讓他的處境更加危險。
隨著于水林的手榴彈越扔越多,敵人也癱瘓了多輛坦克和裝甲車。
一陣槍林彈雨后,于水林不幸手臂中彈,劇烈地疼痛后胳膊便抬不起來了,但他還是在周圍戰友的掩護下,穿過了坦克群拼盡最后一點力氣跑進了旁邊的樹林中。
敵人緊追不舍,于水林邊打邊跑,又擊斃了多名敵人。
此時的敵人也開始害怕了,雖然裝備好但對地形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于水林等志愿軍戰士,很快追擊的敵人就陷入下風,于水林忍痛帶領戰友們殺了個回馬槍,直接俘虜了七八個美軍。
不久后公路上的戰斗也結束了,于水林把俘虜們交給上級后便再也忍不住疼痛直接昏死了過去。
戰友們立即將他送到后方的醫院,醫生告訴瞿文清和團里的領導,于水林的手臂受傷嚴重,內部被彈片擊中了骨頭,再加上戰斗情況緊急,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想要保住命就必須要截肢。
瞿文清看著還在昏迷的于水林整個心都沉了下去,失去手臂對一名軍人來說意味著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于水林能做決定肯定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
可現在只有鋸掉手臂才能保住于水林的一條命,瞿文清左思右想向上級請示后同意了醫生的方案。
三天后于水林終于醒了過來,一睜眼就看到了戰友們的笑臉,瞿文清還笑著恭喜他:“小于你立大功了,你立了一等功呢,是二級戰斗英雄。”
于水林并沒有被這個喜訊影響,他低頭看著自己的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手臂,也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他抬頭問指導員瞿文清,“我還能留在這里戰斗嗎?”
瞿文清強忍著心痛搖了搖頭,如實相告“但是領導給你安排了一個文職工作,還是當官的,多好啊”。
于水林的心里終于繃不住了,離開自己熱愛的連隊,這種打擊換了誰都受不了,以后再也沒有機會拿槍和戰友們并肩作戰了。
可此時的他又有別的選擇嗎?真的要一輩子在后方做清閑的工作,讓國家養著自己嗎?
回鄉當“逃兵”
毫無疑問,于水林是一名膽魄遠超常人的英雄,他能夠以身犯險直面敵人的重型槍炮,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全身而退,已經具備了一名優秀戰士的素養。
但于水林的可貴之處不止于此,他在戰場負傷立功后身有殘疾,組織上為他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如果按照這種軌跡生活,他的生活或許能相當不錯。
可于水林還是個有著自己堅持和信念的軍人,他不想給國家添麻煩,既然不能繼續上戰場為國家效力,他便想著不如離開,不讓自己成為大家的負擔,也不希望自己因為殘疾讓組織上因為功勞和虧欠對自己一直搞特殊。
他在戰斗醫院后方休息幾天后向組織上提交了復員申請,隨后便偷偷回到了家鄉。
于水林的老家在內蒙古赤峰市美麗河村,從小家境貧寒,又在很小的時候失去父母成為孤兒。
成長時期又趕上了抗日戰爭,他從小就向往安定平和的生活,因此也一直將參軍入伍當作自己目標,1947年終于得到了機會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可他的夢想才剛剛實現便像泡沫一樣被戳破了,離開部隊不久他回到了家鄉,轉了火車轉了汽車,又步行了好幾天。
因為傷病還沒有養好,在看到熟悉的村口后便暈倒在了村口。
很快就有村民看到了穿著解放軍制服的于水林,但大家并沒有認出來他,只得將情況告訴了村長。
村長一見到就認出了于水林,這小子吃百家飯長大,雖然后來離家多年又變了模樣,可村長對這個小伙子還是印象深刻。
看到暈倒的于水林村長立即招呼大家把于水林抬到了自己家里,還掏出了家里所有的錢,叫人請來醫生給他治病。
于水林很快就醒了,村長看到狀態好了許多便詢問出了什么事,他這些年都去了哪里。
于水林并沒有告訴村長他戰斗立功的信息,只能含糊其辭,還說自己是因為失去了手臂,害怕打仗所以才離開部隊當了逃兵。
村長明白于水林肯定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便安慰他,“回家好,還是在家里好,以后你就留在村子里吧,你也知道鄉親們過得都不好,你病好了也要自食其力,自己養活自己,總不會少你一口飯吃。”
于是于水林便在村長的安排下,成為了生產小組的養馬人,平時就住在大隊里,也沒有什么親人,更沒有人照顧他,再加上他想刻意隱瞞自己的經歷,漸漸也就變得邋遢不修邊幅,村里的很多孩子都開玩笑說他是流浪漢。
就這樣于水林頂著“逃兵”的身份生活了12年,在村長和鄉親們的“掩護”下,還真的沒有被人找上門抓走。
直到1963年曾經的指導員瞿文清在上級的安排下前往內蒙古考察,期間來到美麗河村,見到了那個讓自己和118團戰士們惦念了12年之久的身影。
流浪漢竟是大英雄?
1963年美麗河村迎來了一位大領導,這位領導就是瞿文清,本來要去別的地方視察,坐車時經過美麗河村突發奇想就想下來看看。
瞿文清根本不會知道就因為自己這么一次的臨時想法,竟然看到了所有人找了12年的戰友。
在村里視察時,瞿文清看見村里養的馬個個膘肥體健,便隨口夸了一句,“這馬養得好,平時都喂什么啊?”
村長笑著解答,“這就得問我們生產小組的養馬員于水林了,這些馬都是他在喂,誰都沒他養得好。”
瞿文清聽到名字后根本反應不過來,“你說誰,叫什么名字?”在確定了于水林后,瞿文清立即拉住村長的手,要他帶自己去見于水林。
村長只得解釋,現在于水林恐怕出去干活了,去了也抓不到人,只能明天一早帶著領導去見他。
瞿文清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早早到了美麗河村,果真見到了和流浪漢一樣的于水林,頭發又長又亂,身上也臟兮兮,模樣只能說是眼熟。
緊接著便看到了他僅剩下的半截手臂,瞿文清終于確定,眼前的人就是自己惦記多年的于水林。
“于水林,你還記得我嗎,這么多年你都去哪兒了,讓我們好找。”瞿文清直接上前抓住了于水林的手臂,眼淚都快出來了。
“你怎么能偷偷跑了,這么多年都不聯系大家,你知道我們有多惦記你嗎?”
面對瞿文清的激動,身邊的工作人員和村民十分不解,他們不明白,這個邋遢的流浪漢怎會讓大領導這么激動。
只有村長大致明白發生了什么,同時心里也有點擔心和后悔,早知道當時不提于水林的大名了,現在之前的領導找上門來,會不會處分自己手下的“逃兵”?
緊接著瞿文清便笑著向大家解釋,“原來你們都不知道啊,于水林是我們英雄,在戰場上立過一等功還被評為二級戰斗英雄。我們在前方打仗,他在后方養病,等我們回來便找不到他的人了,這么多年來大家都在找他一直沒有音訊,還以為他人沒了……”
于水林難過地解釋道,“當年截肢了,知道以后不能再上戰場,不想給國家添麻煩就回來了。”
回到老家后于水林不想搞特殊,也不想因為自己是立過功的殘疾人享受村民和政府的優待,就這樣過了12年時間,因為條件不好,到了現在也沒結婚娶老婆。
知道戰友的生活過得這么苦,瞿文清的心里更難受了。
離開后立即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恢復了于水林一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的身份,政府給他發放了各種補助和補貼,還給他修了房子,以后再也不用住在生產小組了。
瞿文清還是不放心,想要幫助老戰友結婚成家,村民和老鄉們在知道于水林的事跡后也對他十分敬佩崇拜,紛紛要給他介紹結婚對象。
面對大家介紹的姑娘,于水林不想耽誤她們,以自己殘疾為由一一婉拒,可大家根本不買賬。
最后于水林終于妥協,他希望媒人給他同樣介紹一個殘疾人,兩人互相照顧了一輩子。
不久后于水林和一個眼睛有殘疾的姑娘結了婚,婚禮當天瞿文清帶著幾名曾經118團的戰友一同來參加婚禮,還給于水林帶了不少生活用品和被褥。
之后的很多年里,118瞿文清和118團的戰友們一直和于水林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經常來看他。
于水林多年后去世,他的葬禮還是瞿文清親自操辦,他們的戰友情感動了很多人。
于水林的事跡也終于被公開,大家知道曾經有著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戰士,他做了許多偉大的事為國家立功,是美麗河的驕傲,更是國家的英雄。
結語:
于水林是個真正難得的人,他的心里始終不忘國家,也從不貪圖享受和榮譽。
正是因為有著許多像于水林這樣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才能讓我們的國家這樣強大。
當我們想到曾經的英雄,他們無一不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有利于國家的人,做一個有高尚精神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