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道,3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視察俄軍北方艦隊時提出,俄方可以和美國、歐洲及其他俄方的國際伙伴合作,討論在聯合國主持下對烏克蘭實行臨時管理的可能性,從而推動在烏克蘭舉行民主選舉。這一表態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被視為俄羅斯對當前俄烏僵局的一次突破。
普京在講話中反復強調,烏克蘭澤連斯基政權因未按期舉行總統選舉而喪失合法性。根據烏克蘭憲法,澤連斯基于2019年當選的任期本應于2024年5月結束,但由于2022年全面戰爭爆發,烏最高拉達通過戰時延期法案,將選舉推遲至戰后。俄方抓住這一程序漏洞,宣稱烏政府已淪為“非法政權”,從而否定與澤連斯基當局談判的必要性。
軍事層面,普京宣稱俄軍已掌握“整個戰線的戰略主動權”,并解放盧甘斯克99%的領土。這一表述既反映戰場態勢的變化,也為政治提議提供支撐。在俄軍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莫斯科試圖通過“國際共管”方案,將軍事優勢轉化為政治籌碼,為后續談判設定框架。
普京的提議借鑒了聯合國在科索沃問題上的托管模式,但賦予其新的地緣政治內涵。表面上,俄方主張通過聯合國監督實現“民主選舉”,實則試圖通過以下步驟重塑烏克蘭政治格局。
首先,將烏東四州及克里米亞納入國際共管范圍,實質架空基輔對這些地區的主權;其次,利用過渡期推動親俄勢力掌權,為簽署對俄有利的和平協議鋪路;最后,通過國際機制將西方制裁與和平進程掛鉤,迫使北約減少對烏援助。
這一策略具有雙重目標,對內鞏固戰爭合法性,對外分化西方陣營。通過將解決方案訴諸聯合國,俄羅斯試圖占據“維護國際法”的道德制高點,同時為美歐設置談判障礙。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所言,俄方希望“讓歐洲明白,沒有俄羅斯的參與,任何解決方案都無法持久”。
對此,白宮迅速發表聲明回應,稱烏克蘭治理應由憲法和人民決定,反對外部托管。這符合美國所謂“主權至上”的外交原則,但與特朗普政府的美俄接觸政策有所沖突。美俄在停火協議上取得部分一致,如保護能源設施和戰俘交換,但在制裁解除和軍事援助等關鍵問題上仍有分歧。
歐盟的反應更為復雜。盡管英法等國支持美國立場,強調“烏克蘭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但部分成員國私下擔憂俄方提議可能成為“事實上的領土分割”。
中國外交部則重申一貫立場,強調尊重國際法和各國主權,支持和談但拒絕選邊站隊。這一表態既呼應了俄方“國際合作”的呼吁,又避免卷入西方陣營的制裁框架。
短期內,國際共管提議可能成為俄烏談判的起點,但達成實質性協議的概率較低。美國智庫分析指出,俄方提議更可能是“戰略試探”,旨在爭取時間鞏固軍事優勢。而烏克蘭則寄希望于西方新一輪軍援,計劃在春季發起反攻。
從中期來看,美俄關系的走向將主導危機進程。特朗普政府雖試圖緩和與俄關系,但國內鷹派勢力和軍工復合體的游說可能迫使白宮維持對烏支持。歐盟則面臨能源危機與安全焦慮的雙重壓力,其對俄政策或將呈現“制裁與對話并存”的矛盾態勢。
長期而言,危機的解決可能依賴于以下條件:一是戰場態勢出現決定性變化,二是西方陣營內部達成戰略共識,三是國際社會找到兼顧各方核心利益的妥協方案。但目前來看,這些條件均不成熟,俄烏危機或將陷入“低烈度沖突+外交僵局”的持久戰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