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X博士。
最近朋友喊我回去《七日世界》,才發現半年前還十分火熱的游戲,現在好像沒什么人玩了。
原本游戲內的世界頻道聊天幾乎不間斷,但現在基本是幾個玩家包圓了聊天頻道。
根據Steam數據表現,《七日世界》日活下滑也很嚴重,已經銳減到開服14%。
盡管存在對網易游戲生命周期的固有認知,但值得注意的是,《七日世界》實為網易歷時五年研發周期、斥資十億打造的戰略性產品。
鑒于此,不禁讓人思考,為什么這個耗資10億打造的“良心版明日之后”,逐漸失去了它的玩家群體?
劃重點一:開局火爆,一直聽勸
時間回到19年,當時《明日之后》在國內爆火,表現很好。
這也讓《七日世界》的制作人野心大增,打算做一款全球化、全平臺的SOC游戲。
于是,《七日世界》順利立項。
網易內部對此也很看好,據媒體報道,開發團隊從當初20余人擴充至300人,開發資金也逐漸接近10億。
同時,正值“怪談”文化興起,這讓制作組選擇了“新怪談”作為自己的題材,以區別于傳統的僵尸生存游戲。
(但你這真不是喪尸?)
盡管如此,游戲里不少怪物的設計還是比較獨特的,像紅綠燈、變異的燈塔、長腿的巴士。
也是因為這獨特的題材,七日世界在公測前就廣受國內外關注。
在Discord上,參與《七日世界》討論的玩家就有32萬之多,確實很對老外的胃口。
公測沒幾天,DAU直逼23萬,可以說是天胡開局。
老X在剛開服也在玩,滿世界都是玩家聊天,交流開荒組隊。
國服pve服務器好像也有50來個,每一個都幾乎爆滿。
七日世界的評價也不算差,截止目前,steam的12w評價中仍有73%左右的好評率,近30天好評率還躋身80%特別好評。
IG8也是照例給出了8分,比隔壁“DEI神作”星鳴特工還高出1分。
當時的七日世界,風光無限,相比網易同樣的10億大作來說,算是2024年少有的爆款。
可能大部分玩家對這個游戲的刻板印象就是“良心大大滴有的《明日之后》”。
當年,明日之后策劃不當人,開始賣數值,各種付費活動層出不窮,導致玩家大量退坑。
這些,《七日世界》制作組也看在眼里。
《七日》內測時還有紅武,因為數值太過強大,公測就被刪了。
雖然武器之間亦有差距,但直到現在也沒賣過數值。
從表現來看,制作組也是一直聽勸。玩家覺得一把武器的養成周期太長,就出武器藍圖互換,讓玩家可以玩到所有武器,星之彩難以獲得,就減肝減負,通過各種活動贈送。
但這一波波優化游戲的背后,卻是玩家的逐漸流失。
steam日活人數從巔峰的24w,下滑至現在3W左右。
游戲里也一樣,PVE的一個小服。從剛公測時的15個分線,縮水到現在的6個。
世界頻道里的玩家聊天也少了許多,聊來聊去也就那幾個,有時候半天還沒人說話。
玩家們都想著,希望移動端和永久服能給七日世界回流一波。
劃重點二:七天就能玩完的《七日世界》
那么,為什么這么一個聽起來良心又聽勸的游戲,卻沒人玩了?
有玩家說,這是唯一一個靠聽勸把自己玩涼的游戲。
不過,老X我覺得,更多是游戲本身出了問題。
七日世界,是真的七天就可以玩完游戲所有內容的。
(原來你才是真正的永遠的七日之都)
首先,作為生存+刷子游戲,《七日》去走MMO賽季制的路,本身就讓一部分玩家反感。
畢竟,作為一個生存游戲的玩家,大伙肯定也喜歡看著自己的物資穩步增長,更有成就感。
然而換到《七日世界》,賽季一到就約等于清空所有物資。
這樣的賽季制玩一兩次還沒問題,但每個賽季都是同樣的內容,新東西幾乎沒有,這誰能玩的下去?
老X我同一個劇本玩3、4遍還是一樣的流程,到最后一點生存壓力都沒有,只有公式化的麻木。
我開局就燒鹽刷等級,然后開2個小號,拿點物資出來。第二周就開始搶油田,挖星辰礦,做源質,如此往復。
然后我可以做什么呢?去刷本。
游戲里除了刷本,幾乎就沒有其他玩法了,我種菜做食物,是因為食物有戰斗BUFF加成,讓刷本更快。
探索是為了做裝備,挖礦是為了做金子彈,讓刷本更快。
結果刷本出的東西,也讓玩家沒有成就感。
(你喜歡我刷圣遺物然后強化還歪嗎?)
又或者去刷精校,但是下個賽季又被丟進永恒島。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你可以去刷異色啊?好家伙,這下跳入另一個無底洞。如果,你的目標是為了異色收容物,那負反饋更大。
老X我有一次刷蝴蝶的異色,星月夜。
就是同一個本一遍遍刷了5小時,打了差不多70多個控制器,就差不多就爆了2-3個。
結果一看屬性,3-4,根本沒法用,因為4-5還沒原皮的5-1強。
又或者是刷到5級的自帶激發、陳舊BUFF,給我人都快整抑郁了。
不過能刷到5級就已經謝天謝地,因為這爆率是真的感人。沒提高爆率前,我還看到有玩家200把不出一個。
不過,為了卷武器傷害,還是有不少肝帝愿意去多玩幾次劇本,刷極品模組、精校和武器藍圖。
但也有不少玩家持不同意見,認為這樣太肝,玩不動。
于是,在這二選一的十字路口,策劃選擇了去強行降肝減負。
這讓原本設計好的游戲周期被打破。
原本,星之彩作為游戲的高級貨幣,是只能從游戲中獲取,并且每個賽季獲取的數量一定,大概2.3萬左右。
而現在,游戲活動直接贈送一大堆,像這個回歸活動都批發了5W星之彩。
說白了就是,星之彩從白金變星幣,瘋狂貶值。
但你說七日世界有那么多武器要抽,多送點星之彩也好。
這時候藍圖轉換功能就發揮奇效了,讓你的星之彩沒地方用。
基本一把武器畢業就全部武器畢業,玩家也不用肝了。
不過,也有玩家認為這樣養肝護肝,挺好的,玩游戲不累。
老X我也這么覺得,但總要有點新東西給玩家玩吧。
這9個月以來,估計玩家們對制作組的產能只剩下祈禱了。
基本3到4個月才出一個新劇本,如果玩家一直玩,那同樣的劇本就要玩三四遍。
修BUG慢也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這個異色收容物的效果,都等了半年左右才實裝,那時候我都退游快一個月了。
不僅沒產能,也沒儲備。在雪山過后,制作組就再也沒有什么像樣的新東西搬出來了。
而雪山除了新地圖外,玩法也是和之前沒啥區別,我還是按照之前天空的那套公式來玩。
之后,官方更是推出了劇本,收容物技能由玩家設計的活動。
劃重點三:陷入惡性循環
一個300人的團隊為什么會產能不足?可以說,本質是目標定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為了全平臺這個目標,制作組把不少人力轉向手游端的研發。又用手游的模式去運營現在的端游,游戲內容全都減負,卻沒有和手游一樣長期更新內容去支撐。
(手游上線)
老X我在和群友討論二重螺旋的關卡“減負”時,就有聊到七日世界。
作為刷子游戲,卻讓玩家沒東西可刷,算是誤入歧途了。
其實,產能不足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多招人、多花錢就能解決。
像蛋仔派對,一開始只是幾個人的小團隊,但因為賺錢,投資持續增大,最后晉升為事業部。
相比之下,七日世界,盡管口碑不錯,但賺不到錢,也很難讓網易加大投資。
為了營造良心的人設,游戲在付費設計上出了問題,只剩下大小月卡,皮膚能賺到米。
因此,他們只能把僅剩的產能給放在了皮膚上。
但對于這一點,老X只能說七日世界的審丑一直很在行,我退坑前出的皮膚一個比一個丑。
像這個修女,按理來說應該很要很澀情,但我只感受到了,deep dark fantasy,你確定這真的是熱賣?
我玩了幾個月只買過一個月卡皮,其他的是真的沒有買的欲望。
反倒是最近的時裝變得好看的許多,估計是設計師給換成了網易傳統了。
但一個游戲,如果沒有內容讓玩家玩,把玩家的游戲時間都綁在這個游戲上,玩家就會覺得在這里花錢不太值。
到最后,越不賺錢就越沒產能,越沒產能就越不賺錢。
七日世界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
為了擴大用戶群體,而去開發移動端,我個人覺得,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畢竟,七日世界這一類的游戲,基本都是剛開始猛猛肝,后期開始養老。
在游戲中做東西,探索,挖材料,幾乎每一項都是大工程,都得按小時起步。
且不說七日世界的移動端優化咋樣,手機的續航能不能扛得住。
光是在手機上玩肝幾個小時的七日世界,我估計都沒有多少人受得了,頂多是偶爾上線收收菜。
不明白自己核心用戶的定位,不去深耕游戲內容,轉而去開發移動端。
這樣一來,即使手游出了也可能是一波流。
課后總結:
可以說,現在《七日世界》遇到的問題也是生存游戲和刷子游戲的通病。
時至今日,我退坑3個月回去玩,依舊還是那2張地圖,4個劇本。
即使下個月有新劇本,也只是把已有的兩個地圖拼在一起,我估計我的玩法公式還可以用。
老X在玩MC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公式化發展,不論是單人還是服務器,都很難長久維持興趣。
畢竟MC的精髓就是玩過就行。
但MC有10多年的內容沉淀,還有足夠多玩家社區的產出。
像我在玩膩了驚變100天后,還可以去玩洪災啟示錄,或者嘗試去研究工業。
這也是七日世界所缺的東西,UGC內容,可能才是救活七日世界的關鍵。他們之前也有過嘗試,但可惜僅限于建筑。
官方即使出的內容再多,也終究會受到產能的限制。
畢竟不是所有刷子游戲都能像沃肥(Warframe)那樣,只靠官方的產出,就能做到久經不衰。玩家的熱愛和創意,才是許多游戲活力的源泉。
但現在還是先希望他們能活到出UGC功能的那一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