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成于3月31日。
【正文】
一、事件:監管部門窗口指導消費貸利率不得低于3%
隨著近期消費貸利率不斷走低,監管部門開始窗口指導銀行“暫停配發低利率消費貸款利率優惠”。據證券時報、北京商報等媒體披露的信息,已有多家銀行總行向各分支機構發出內部通知,要求“4月起信用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上調至不低于3%”。
有些銀行甚至在周末加班,并通過微信或電話渠道向客戶提示“現存3%以上產品利率貸款將爭取在3月31日前完成提款”。據悉華夏銀行位于江蘇省的一家分行內部通知稱“接緊急通知,4月起將不再允許發放低定價消費貸款。總行已修改活動參數,所有利率低于3%的優惠券,有效期已調至3月31日,請務必做好客戶解釋工作,抓緊時間營銷促提”。
另有一些銀行,如北京銀行APP推出的2.55%、2.58%和2.78%等“京e貸”固定利率優惠券的截止日期為2025年3月31日。
二、背景:市場自我降息,通過卷價格來爭搶優質客戶
監管部門窗口指導的背景很簡單,即在個人住房貸款上量乏力、經營貸質量惡化的背景下,通過發力消費貸爭搶一些優質客戶是當前各銀行零售條線的普遍選擇。
特別是近期在促消費系列政策文件的支撐下,監管部門亦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這給市場以持續下調并相互卷消費貸利率的契機。
這一過程使得近期部分地方性銀行推出的消費貸產品利率已經低至2.4-2.5%的低位水平,不僅遠低于3-3.5%的房貸利率,有些甚至已低于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消費貸定價水平。
三、監管部門先前亦窗口指導要求房貸利率不得低于3%
實際上,早在2024年11月前后,在住房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并低于公積金貸款利率的同時,相關部門和部分地區亦曾進行過窗口指導,要求房貸利率不得低于3%的下限,這使得當時一些地區(如廣東等)紛紛將房貸利率由之前的3%以下上調至3%及出。
四、為什么將3%設定為房貸利率和消費貸利率的下限?
(一)就房貸而言,可以參考一篇文章。2024年11月1日,人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發文指出“綜合考慮資金、風險、運營、資本、稅收等成本后,當前五年以上期限新發放房貸利率的保本點基本在3.2%左右……五年以上期限房貸利率顯著低于3%對銀行來說不可持續”。這顯然是在考慮到息差因、風險、運營等因素后做出的判斷,無可厚非。
(二)以最具代表性的五大行為例,綜合考慮到成本和風險這兩大因素后,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與郵儲銀行的零售存款利率與其零售貸款不良率的合計值分別為2.75%、2.58%、2.55%、2.64%、2.53%和3.46%,平均為2.75%。也即,在消費貸利率位于3%附近時,各銀行零售端的利差實際上還不到50BP,如果將運營成本納入進來,則會更薄。
實際上,這個數值還要更加保守一些。從資產質量的表現來看,目前個人住房貸款明顯要更優質一些,帶有消費性質的信用卡、消費貸資產質量不僅靜態來看比較弱,且趨勢上看也是如此。故如果認為3.2%是房貸利率的盈虧平衡點,那么消費貸利率的盈虧平衡點應該要比3.2%更高才會更合理。
五、近年零售貸款利率下行幅度遠大于公司端,顯示出當前零售端壓力較大
數據上看,近年來在資產質量總體趨于下滑(較其它零售貸款而言)的過程中,零售貸利率下行的速度亦比較大。2024年全年,全部商業銀行新發放住房貸款利率由3.97%下降至3.09%(幅度達88BP),消費貸利率由4%左右降至3%及以下,幅度同樣在100BP附近,這使得大部分銀行零售貸款利率在2024年累計下行50BP,遠超對公端的30BP左右。
故從這個角度來看,2024年商業銀行零售端的息差空間是明顯收窄的。如果將不斷暴露的風險因素納入進來,則會發現商業銀行零售端的困境目前是十分突出的。
六、結語
(一)近年來,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零售信貸面臨的不確定性最大,經營壓力也是最為突出,這也是為什么過去以零售為主的銀行近期顯得日子更不好過(如平安銀行)。
(二)零售信貸領域卷價格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前不斷下沉客戶的大行,給中小銀行經營帶來的前所未有挑戰和壓力。數據上看,過去五年,國有大行在信貸市場的占有率不斷攀升,而中小銀行的信貸市場份額總體趨于下降,且目前看這種趨勢還未結束,這使得一些中小銀行不得不通過被動卷價格的方式來尋求本就很窄的生存空間,亦或通過發力投資類業務來彌補自身的一些不足。
(三)故問題的根本在于中小銀行生存空間被大行擠壓,不能就價格討論價格。否則等待中小銀行的結果便是,國有大行憑借成本、風險的優勢,持續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
例如,有解決商貸利率低于公積金貸款利率的問題上,完全可以通過大幅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來實現;在解決消費貸利率大幅下行的問題上,亦可以通過類似方式來緩解。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判斷。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本公眾號所載信息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本公眾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本公眾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如征得本公眾號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對相關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