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雨季來臨,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針對云浮市近年來頻發的誤食野生植物中毒事件,云浮市疾控中心昨日(1日)發布《野生植物中毒防控指南》,呼吁市民堅持“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的“三不原則”,切實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現狀】誤食中毒事件呈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云浮市近年因誤食鉤吻、毒蘑菇引發的中毒事件呈現多發態勢,多數事件因群眾自行采挖煲湯、煮涼茶所致。市疾控中心專家指出,鉤吻(俗稱“斷腸草”)全株含有劇毒生物堿,其根系常與五指毛桃、金銀花等可食用植物共生,外形難以分辨。同時,毒蘑菇種類繁多,部分無毒品種在沾染毒素后也可能導致中毒。近兩年,已報告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其中白毒傘、大青褶傘等劇毒品種占比超過六成。
【危害】劇毒植物難辨真偽
云浮市疾控中心公衛食品科負責人黃欽海介紹,鉤吻全株含有劇毒鉤吻堿,其根系常與五指毛桃、金銀花等可食用植物共生,外形極為相似。更令人擔憂的是,毒蘑菇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毒蘑菇超過400種,其中白毒傘、大青褶傘等劇毒品種致死率高達60%以上。
左:斷腸草(鉤吻)右:金銀花
斷腸草的葉片兩面手感光滑,像有一層蠟。金銀花的葉面毛茸茸的、沒有光澤。
【現場】專家演示辨別要點
云浮市疾控中心宣教科科長葉雄軍指著一株植物向記者介紹:“這株植物本身無毒,但其根系常與斷腸草纏繞共生。”通過放大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根須上附著疑似含有鉤吻堿的斷腸草根莖。“這些有毒成分在曬干、剁碎過程中極易混入,普通市民根本無法辨別。”葉雄軍強調。
五指毛桃的根表面一般是紅棕色栓皮,成長條狀,纖維性強,能成片撕下。有特殊的香味,味微甘。
黑老虎的莖摸起來可粗糙了,且質地堅實,有橫向裂痕。雞血藤砍斷后有黑棕色或黃棕色分泌物,切斷面有數個同心性橢圓形環或偏心型半圓形環。
斷腸草老莖:1.木部淺棕黃色,具放射狀紋理,密布細孔眼,外皮為軟木栓皮。可塊片狀剝離;沒有香味,味辛、苦
斷腸草嫩莖:1.具細縱紋,2.皮黃棕色,木部黃色,有時髓中空。
【防控】三級防御體系筑牢安全屏障
針對當前防控形勢,云浮市疾控中心創新提出三級防御體系:
一級預防:源頭管控,嚴格執行“三不原則”;
二級預防:科學認知,建立“四看一聞”辨別法(看生長環境、看菌蓋菌褶、看顏色變化、看分泌物變化、聞氣味);
三級預防:應急救治,掌握“三早”原則(早發現、早催吐、早就醫)。
【救治】分秒必爭的黃金4小時
黃欽海特別強調:“毒蘑菇中毒有4—6小時的潛伏期,但鉤吻中毒可能在30分鐘內發作。”他建議,一旦發生中毒,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撥打120急救電話;
2.對清醒者實施催吐(每次飲用300ml溫水后刺激舌根);
3.保留剩余食物及嘔吐物樣本;
4.共同進食者無論是否發病均需就醫。
【呼吁】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市疾控中心呼吁:
?餐飲單位要嚴把食材采購關;
?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野生植物交易監管;
?市民發現違規交易可撥打12315舉報;
?醫療機構要建立中毒救治綠色通道。
“野生不等于安全,傳統經驗不可靠。”黃欽海最后提醒,“我們要以科學態度對待野生植物,切莫讓‘嘗鮮’變成‘嘗險’。”
【記者】梁振 余志詠
【編輯】李彤 彭玉靜 秦小青 區云波
【校對】鄭宇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