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去年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商務部2024年12月25日發布公告,將歐盟白蘭地反傾銷案的調查期限延長到2025年4月5日,請問這是出于哪些考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應國內白蘭地產業申請,商務部于2024年1月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立案后,中方調查機關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開展調查,并于2024年8月作出初步裁定。
如今法國的酒商們又可以松一口氣了。3月29日,據媒體報道,法國外交部長巴羅表示,中方將再次延長對歐盟酒類反傾銷調查的結束期限。巴羅提到的這個反傾銷調查是中國商務部于去年1月5日發布的、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發起這個反傾銷調查,很大一個因素在于歐盟委員會啟動的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關于中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也被歐媒稱為是對布魯塞爾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的回應。
巴羅(資料圖)
就在五個月之前,法國為了避免被美國制裁,選擇提前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作為投名狀,換取美國人的支持。當時馬克龍在歐盟內部推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最高45.3%的關稅。馬克龍政府當時宣稱這是“歐洲產業主權的勝利”,甚至鼓動美國“優先對付中國”。法國自詡能通過“經濟圍剿”迫使中國讓步,馬克龍更揚言“歐洲制造業水準與中國不相上下”。當時馬克龍覺得中國很弱。就像是當初二戰時候日本覺得自己三個月能滅亡中國一樣。
美國那邊,特朗普那一套貿易保護主義,就跟揮舞著大棒似的,砸得法國經濟暈頭轉向。歐盟堅持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對法國的干邑白蘭地啟動反傾銷調查。這一反制措施直接導致法國干邑白蘭酒的出口額銳減60%。要知道中國市場占據法國干邑行業全球利潤的30%,每月損失高達5000萬歐元,這對于法國經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東西方兩個主要市場同時萎縮,法國經濟可謂是腹背受敵,處境艱難。
馬克龍(資料圖)
于是,法國外長匆匆收拾行囊,啟程訪華。如果只是經貿危機,法國人未必會如此焦急。真正讓他們坐立不安的,是他們在國際政治中日益邊緣化的尷尬現實。烏克蘭局勢的變化正在改寫歐洲安全格局。美俄正在幕后悄然重新調整棋盤,而法國——那個曾信誓旦旦要領導歐盟的國家——如今的角色卻更像是餐桌上的配菜,而非持刀的主廚。法國原本希望在俄烏沖突中“調停有功”,但隨著美俄的博弈進入新階段,巴黎的聲音被壓得越來越低。
在此之前,王毅外長剛應約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了次電話。在談到兩國的經貿摩擦時,王毅外長就特別強調了雙邊磋商的重要性,還希望法方能夠與中方一起努力,釋放正面的合作信號,推動中法及中歐關系的穩定發展。這樣看來,中國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直白點說,中方愿意與法國乃至歐盟進行溝通,合力解決沖突,但要想達成這一局面,法國就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不能對中方“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歐盟(資料圖)
法國目前的情況也是歐洲的縮影,歐洲幾十年來第一次走到美國的對立面,成為美國餐桌上的一道菜。他們既不滿美國無視歐洲的利益,又無力與特朗普拼貿易戰不想與美國撕破臉皮,他們不得不放棄依賴美國,朝著多元化外交在發展,而中國就成了他們最后不得不選的“救命稻草”。雖然和歐洲進一步合作是好事,但是其變化速度太快,如今特朗普忙于俄烏戰場不會對歐洲妥協,可一旦戰爭停止,特朗普對歐洲的態度可能又會發生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